ARCHINA专访DAO陆道文创规划事业部总经理李春浩
阅读:5710 2014-03-26

媒体:ARCHINA建筑中国网、《建筑中国周刊》

受访人:李春浩   DAO陆道设计 规划事业部总经理

记者:李园园

李春浩_450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居住于此的人们带来了更为舒适的生活空间,然而,许多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也随着新建筑的出现逐渐消逝。李春浩先生拥有22年的城市规划经验,在本次专访中,他从规划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如何在快速发展中传承城市文脉。 
 

《建筑中国周刊》:您有着22年的规划经验,您认为文化在城镇规划中应如何体现?


李春浩:城市在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城市文化。这些城市文化是这个城市的地理气候条件、历史、人口、经济等众多人文因素水到渠成的产物。这些文化特征会顺理成章地在城市型制、空间、肌理、景观、建筑、色彩等反映出来。比如上海的石库门,苏州的园林,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这些都是地方文化从建筑和规划上的展示。随着城市的发展,文化不断进步,但这种进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提升。这就是城市文脉的传承和个性特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建筑中国周刊》:能否谈谈中国文化规划、文化建筑的现状?


李春浩:
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可以用波澜壮阔这个词来形容。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城市作品但是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过多地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注重现代化、国际化,加上一些地方的长官意识,开发商行为等等,促成了城市的快速成长,盲目扩张。这样的现状使得在外回家的游子一下就迷失在自己故乡的街头,感到迷茫。实际上这种迷茫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个城市本身文化的迷失。
 

另一个现状是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社区衰落。这些社区或者年久失修,或者公共设施服务配套不够,使得老的城区和村镇面临着一些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被遗忘或者被弱化的尴尬局面。可以通过腾笼换鸟,或者老瓶装新酒这种方式让老城区有新的生命力,这样文化才能延续,城市才能持续发展。
 

《建筑中国周刊》:从规划的角度出发,您认为文化对于城市和建筑有什么影响?


李春浩:
每一个城市的气候、地理位置各方面因素的不同,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做不同的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就是要抓住这些地域、传统的特点,落实到我们的规划和建筑当中去,有些是通过轴线,有些是空间的开合变换,有些是对城市中原有古迹和遗留场所的尊重,形成了我们城市空间的大的脉络,在这个脉络当中,再加上刚才所说的具有地方性特点的建筑,就会形成一个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
 

《建筑中国周刊》:文化建筑近年大热,您认为这背后体现了怎样的市场需求?


李春浩:
从大的环境上来讲,从去年召开的十八大会议,到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政策层面上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信号。从市场层面就更加明显了,其实早在2009年的时候,我们的政策就已经提出来跟文化相衔接的旅游地产就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支柱。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整个市场上,每年有接近一万亿投资。所以我觉得不管是从政策层面也好,还是目前市场需求层面也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个局面。
 

《建筑中国周刊》:这对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李春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恪守设计师的职责,尊重文化。反映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做一些比较务实的规划,通过对项目全面的分析,去深切理解地方和民族的特点,将其反映在规划当中来,而不是拍脑袋盲目的设计。规划师应从专业的角度上进行更宏观的设计,而不是一味尊崇地方长官,或者开发商个人的意愿,这是对于设计师本身职业的一个要求。


《建筑中国周刊》:这对设计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深入了解地方文化才能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


李春浩:
是的。我们从横向上来看,国外很多城市,比如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等城市,既是城市建设的大都市,又是经济的中心,还是时尚的据点,同时也是文化的大都会。这些城市依然保持了非常宝贵的历史性建筑,新与旧的搭配,现代与传统的搭配,反而使得城市从宏观上看上去有了一路走来的文化的脉络,这就是城市的文脉。
 

不管是规划师还是建筑师,在学习西方规划和建筑理论的同时,更要学习他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态度。


《建筑中国周刊》:您认为中国城市文化规划和文化建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春浩:首先,城市规划和建筑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法制法规体系来确保对城市文脉的尊重,避免一些打着文化的旗号进行圈地开发,在文化保护区内进行乱搭乱建的行为,避免举债造城,实行城市的文化快餐。
 

第二,政府应该给予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区和乡镇一些支持和改善。比如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市场的对接或者是新的活动的植入,都会是一个很好的促动。
 

另外,我们也要尽量避免非本土文化的粗暴的植入,一些不合当地时宜的外来的建筑会因为水土不服面临一些尴尬和困境,我觉得这些都是在文化上的粗暴,不合时宜的做法。
 

我们应该在发展过程中规避这些问题。我们的文化也不是一味的墨守成规,还要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纳入新的内容,让它充满时代的色彩,让文化有传承和发扬。
 

《建筑中国周刊》:您认为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李春浩:我觉得经过了一轮大规模快速的发展,城市发展慢慢会归于理性,目前来说我们对于文化的尊重和重视也反映了这方面的诉求,因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根,有了文化作为内涵,这个城市才会更有特色,才会有自己的生命力。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我觉得慢慢会有更好的新的作品不断涌现出来。


【本期话题:城镇化时代的文化建筑】

 

话题背景   

 

当你置身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东京都现代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巴黎奥赛美术馆、巴塞罗那美术馆、悉尼歌剧院这些极富文化艺术气息的建筑中,心潮澎湃之余你可曾思考过——这些凝固的文化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它们的独特建筑文化仍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纷至沓来。

 

建筑的文化风格能深刻彰显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厚重的人文底蕴。文化如何在建筑中体现,既注重传统又融合时尚,既利用科技又不失个性,这是文化建筑设计师所面对的难题。2010上海世博会仿佛一场文化建筑设计的竞技场,各国场馆还历历在目,建筑师们的设计灵感无不源自各自国家的传统文化,呈现出的每个场馆都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文化。

 

中国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每一次的鼎盛繁荣都伴随着国家的安定和文化的欣欣向荣。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涌现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建筑作品,它们正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社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在本次“城镇化时代的文化建筑”话题专访中,国内外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设计师以对话的形式和读者分享他们近些年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以及文化艺术体验,回顾总结城市建设发展中文化建筑的方方面面,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建筑作品指明方向。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在2016建筑纪元展会中,Archina有幸专访到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区总裁、中国及北亚区装饰漆业务部董事总经理林良琦博士,阿克苏诺贝尔作为全球领先的油漆、涂料和专业化学品生产商,在展会中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创新产品,包括装饰漆涂料及高性能涂料等,也向我们展示了其环保理念。
2016-04-05ARCHINA ARCHINA专访 阿克苏诺贝尔  阅读:6418
2003年美国纽约大停电,城市交通系统瘫痪、自来水系统故障,对居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2012年飓风桑迪,使得美国、古巴、牙买加等地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以及灾难的发生,使得人们对于城市有了新的思考:城市为何这般脆弱?
2016-01-28ARCHINA ARCHINA专访 AECOM 韧性城市  阅读:7904
导语: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过操控一艘巨轮的经验?巨大的船身,众多的乘客和船员,所有的前方,都将仰仗于船长的判断和经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高级管理者时常面临着的就是这样的工作:确定航线,排除障碍,坚定信心。
2015-03-31ARCHINA ARCHINA专访 AECOM 乔全生  阅读:8917
Aedas主席纪达夫一直致力于“城市枢纽“或大型城市内高密集本地化区域的研究,推崇密集型、高度连接的现代化城市规划。近日,他与AR建筑中国记者分享了他对未来建筑环境的理解,而他的设计灵感源泉,竟源于他的家乡威尔士。
2016-02-22Aedas ARCHINA专访 Aedas 香港  阅读:7404
AR导读:人们的生活正在变得更加便捷,城市也需要改变来响应变化,适应需求。Aedas主席纪达夫应邀在上海梅赛德斯- 奔驰文化中心音乐俱乐部圆满举行的TEDx 复兴公园年度大会上发表以“惊喜连城” 为题的演讲,引领与会者思考其生活模式的转变以及城市的未来。届时,Archina也有幸对纪达夫先生进行了专访。
2015-12-03Aedas ARCHINA专访 Aedas  阅读:5706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