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TJAD的绿色建筑技术,守护美丽中国
阅读:5730 2020-06-06

6月5日是联合国大会确定的世界环境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们迎来第49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今年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近些年,TJAD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有效的绿色建筑实践成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赋能,用绿色建筑技术,守护美丽中国。


我们挑选了部分绿色建筑项目,传递TJAD的绿色发展理念,希望可以激发更多共鸣,收获更广泛的认同与支持,与我们一起成为守护美好家园的行动者和担当者。




640.png

- 能遮阳的细胞墙-

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科技馆分馆)

640.webp.jpg

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运营标识

住建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

中勘协行业奖优秀绿色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


项目位于上海市静安雕塑公园内,设计灵感来源于活化石”鹦鹉螺“的壳体结构,盘旋而上的绿植屋面从公园内冉冉升起,静动有致的建筑宛如一只“绿螺”。整个建筑设计树立了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的绿色目标,从形式到内质都体现出“生于自然,融于自然,还于自然”的绿色精神。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技术亮点

遮阳系统

项目外遮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细胞墙外遮阳和可调节外遮阳,其中,细胞墙外遮阳是整个建筑绿建技术的一大亮点。建筑沿下沉庭院的弧形墙面自由呼应“人类细胞骨骼结构”的图案构成,被称之为“细胞墙”, “细胞墙”从内到外包括了三个层次,这种多重构造,既是主体结构体系;又是建筑遮阳构造(综合遮阳系数达到0.34);还能防眩光并制造建筑光影。夜晚,“细胞墙”会变成一个巨大的LED灯光秀屏幕,成为雕塑公园的一道风景。在本项目东侧办公室外窗及屋顶天窗设置了可调外遮阳。


自然采光系统

由于项目70%建筑空间设于地下,如何改善建筑的自然采光也是一项技术难点。建筑南侧结合下沉广场设置有通高玻璃幕墙,将自然光线充分引入地下空间;中庭顶部及地下室庭院设置采光天窗;西侧顶层办公区采用主动导光设备,有效改善室内的采光效果,降低建筑能耗。


景观绿化

项目屋顶设置了草坪式绿化,覆盖屋面约80%,东立面全覆盖模块式绿化,绿化面积约980㎡,复层绿化结合透水地面,与静安雕塑公园绿地自然衔接。


其他绿色建筑技术

旧建筑利用

自然通风系统

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结构体系优化策略

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640 (1).png

- 太阳能光伏板 -

TJAD办公楼

640.webp (3).jpg

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评定金奖


TJAD办公楼位于上海市四平路,占地4万㎡,是同济设计院2000多人的办公楼。这里曾是上海最大的停车场——巴士一汽停车库,其结构简洁、清晰,韵律感强。设计策略是创造一个开放的创意办公空间,将“机器使用”的场所营造成为“人使用”的场所。改建基本保留了原有的三层混凝土结构,并通过钢结构加建两层作为中小型办公区域。加建部分似“玻璃盒子”悬浮于原结构上方,与原有混凝土建筑厚重的形体形成对比。

 

项目的绿色改造之路遵循着“被动优先、主动优化、可再生能源补充、行为节能落实”的策略,采取“建筑理念先行,建筑艺术和建筑技艺相结合”的方式,最终获得了谦逊、平和、包容、大气的形象和空间感受,既体现出了设计企业强调交流和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又达到了绿色环保的要求。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技术亮点

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

在大楼改造设计中太阳能的利用是一个亮点,加建的锯齿状屋面与多种形式的太阳能光伏板一体化设计,使其获得高效的日照角度。从周边的高楼俯视,TJAD办公楼屋面太阳能光伏板的规模可谓令人叹为观止,有很好的示范效应。除屋面太阳能板之外,改建部分立水平遮阳、加建部分竖向遮阳由20%透光率灰色光伏薄膜组件构成,实现美观、遮阳和发电功能的多重复合,达到建筑遮阳太阳能的一体化设计。

 

自然通风系统

拆除老建筑原有局部楼板,形成两个大的围合庭院和办公单元内多个采光井。它们不仅通过绿化和自然采光提升空间品质,更通过其产生的“拔风效应”有效促进了室内的自然通风。


其他绿色建筑技术

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

可循环材料



640 (2).png

- 立体绿化系统 -

上海市委党校二期工程

(教学楼、学院楼)

640.webp (6).jpg

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运营标识

住建部全国绿色创新奖二等奖

教育部优秀绿色建筑一等奖

上海绿色建筑贡献奖


上海市委党校位于位于上海虹漕南路200号,东临华东师范大学,西近漕河泾岗。党校二期工程位于校园西北角,是一座集合研究、讨论、会议、教学和住宿等功能的综合体项目。

 

建筑设计中采用了绿化屋顶、种植墙面、电动外遮阳、自然光导入、地源热泵、雨水回收、智能化集成平台技术、绿色建材等大量绿色节能技术,使本建筑不仅在设计中、也在日后的运营过程中成为一个真正的绿色建筑。


640.webp (7).jpg
640.webp (8).jpg

技术亮点

立体绿化系统

建筑东立面采用模块化绿化墙,墙体绿化面积达到430㎡,墙面绿化通过竖向钢架间距变化及物种颜色变化形成韵律;报告厅外墙也设有爬藤墙面,植物种类选用2~3种色彩略有区别的攀援植物交替间隔布置;此外,建筑屋顶的绿化比例达到33.2%。楼体立面布满垂直绿植,使得建筑主体充满生机,为整体空间营造活力的生态氛围。


其他绿色建筑技术

建筑遮阳体系

废弃场地利用

自然采光系统

非传统水源利用




640 (3).png


- 低能耗照明系统 -

凯迪拉克体验中心

640.webp (9).jpg

美国LEED铂金认证

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


新建的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设计与工程技术中心金桥基地位于巨峰路与金穗路交汇处,凯迪拉克体验中心占据基地的西南角,以工程技术大楼的均质立面为背景,作为造型独特的地标,与巨峰路隔河相望。

 

建筑外围大面积采用带纹理的不锈钢板幕墙,主入口立面上有凯迪拉克徽标抽象图案的灯槽。而建筑顶部覆盖渐变图案的太阳能板,是绿色节能策略与造型设计完美结合的成果。

640.webp (10).jpg

640 (4).png


技术亮点

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

本项目在屋面安装太阳能光伏板,装机容量为40KW;接入方式为自发自用。设置防逆流控制器,通过实时监测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电流、电压信号来控制并网逆变器分别投入,使光伏发电系统的电量始终小于负荷的用电量,确保系统不会向公共系统反送电力。

 

低能耗照明系统

本工程照明灯具均为LED灯,公区照明采用KNX智能照明系统,体验区采用DALI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调光或开关量控制满足不同功能的灯光场景控制需求,营造舒适的照明环境,既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又有利于节能和管理,并通过通讯接口与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联网。


其他绿色建筑技术

非传统水源利用

可循环材料

结构体系及材料优化



640 (5).png

- 地源热泵技术 -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

640.webp (11).jpg

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


科技馆作为展示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建筑设计时也被赋予了领先技术的内涵,因此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在绿色建筑技术上的成功运用将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

 

学教作为项负责人的河南省科技馆新馆是一个思考热力学建筑智能转向的设计实践。建筑内部利用热力学烟囱效应,实现过渡季节中庭自然通风与控制。建筑的表皮来自对于环境智能技术的试验,在传感系统、机械系统和程序语言的控制下,菱形表皮和穹顶将依据太阳光线强度和室内通风状况实现一定的自主调节开关,智能调控室内微环境。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


技术亮点

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

项目结合基地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的资源条件,经技术经济性及可行性分析,综合考虑采用地源热泵技术,有效地利用地热能进行供暖和供冷,运行效率相较传统空调系高出40%~60%。项目共有两台地源热泵机组,布置有1000口100米深双U地埋管井。由地源热泵提供的空调用冷量为23%,空调用热量为72%,剩余的冷热量分别由定频离心式冷水机组、风冷热泵机组和市政管网提供,项目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效益。

 

此外,项目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供生活热水,在北侧屋面设置320㎡的太阳能集热器,设计供热量为71.3kW;南侧集中热水系统热源采用地源热泵,总耗热量287.4kW,全部由地源热泵提供。项目太阳能和地源热泵设计供热量为358.7kW,占总热水耗热量的比例为70.24%。


其他绿色建筑技术

降低热岛强度措施

场地生态设计

结构体系及材料优化



640 (6).png

- 海绵城市理念 -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

沙坪坝企业创新服务中心

640 (7).png


项目位于重庆沙坪坝物流园中心商务片区,坐落于对重庆城市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西部新城。设计旨在为西部开放高地塑造高品质、具有重庆的地域特色、时代风貌的门户地标形象建筑。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约12.52公顷。


640 (8).png
640 (9).png

场地径流组织原则

640 (13).png

 屋面径流组织原则


技术亮点

海绵城市理念

项目环境设计遵循自然生态的法则,在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主要采用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带、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同时收集部分场地和屋面雨水经水质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浇洒等。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和雨水资源化利用,本项目海绵城市设计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8%,污染物削减率51.4%。


其他绿色建筑技术

自然通风系统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建筑遮阳体系



640 (11).png

- 建筑节能设计-

郑州南站

640.webp (14).jpg

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


郑州南站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建筑面积15万㎡,站场规模16台32线,是河南省米字形高铁网和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的重要枢纽站。

 

项目以建设生态型的“绿色车站”为目标,在郑州南站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和新材料,将绿色及阳光引入车站,改善车站室内环境的同时提升车站管理模式、降低运维成本。简洁大气的外在表现形式,增加了建筑本身的雕塑感。建成后的郑州南站将成为郑州市又一个新标志性建筑。


640.webp (15).jpg640 (12).png


技术亮点

建筑节能设计

设计运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遮阳等大量被动式节能技术,以及高效冷热源机组、节能电气设备等主动节能技术,塑造“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的高铁站房新造型。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间距、窗墙面积比等进行优化设计。建筑各朝向立面窗墙比均小于0.5,外墙、屋面、外窗及透明幕墙等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幅度达到10%。


其他绿色建筑技术

非传统水源利用

结构优化设计

室内气流组织优化



对于实实在在的使用者,

绿色建筑不仅是技术的整合,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对待自然的态度,

所以,

绿色建筑设计不是

高新技术的堆砌、性能参数的比拼,

而是一个科技与自然对话的过程。


作为建筑的设计者,

创造出可持续的美好宜居场所,

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需求,

更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未来,

TJAD将继续用绿色建筑技术

守护美丽中国!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建筑环保评估协会和香港绿色建筑议会,在香港九龙塘赛马会环保楼举行启动典礼,欣然公布推出全新针对室内装修、改造和翻新工程的升级版绿色建筑评估工具 — “绿建环评室内建筑 2.0版”。
2024-01-04建筑环保评估协会 绿色建筑  阅读:3519
2023年可持续建筑环境亚太地区会议(SBE23 Asia-Pacific)于11月23-24日在深圳市龙岗区天安云谷召开。11月24日在深圳坂田龙岗天安云谷国际会议中心,由华艺设计承办的近零碳建筑实践与关键技术论坛成功召开,聚焦近零碳建筑,探讨面向建筑全过程减碳的实施与路径。
2023-11-27HUAYI华艺设计 会议 绿色建筑 零碳  阅读:2118
在助力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绿色建筑是建筑业达成“双碳”目标的最优路径之一,推动以人为核心的碳减排。
2021-09-08朗绿科技 绿色建筑 科技  阅读:4399
由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组织的2020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评选于近日公布了评选结果。同济设计再创佳绩,共收获115个奖项,其中优秀建筑工程设计40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7项);优秀市政公用工程设计1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优秀园林和景观设计5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专项奖58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30项)。综合类获奖名单如下:
2020-11-05同济设计TJAD 评选结果 TJAD  阅读:6626
建筑生态科技系统是应疫之道,更是通往绿色建筑的道路。生态科技系统能够助力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0-03-04朗绿科技 生态科技系统 应疫 绿色建筑  阅读:3351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