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格局下,产业地产的价值链重构
阅读:3726 2020-09-11

640.webp.jpg

来源:地产八卦女

1st

前天,据新闻报道,美国准备将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列入“黑名单”。

随着疫情蔓延和中美关系的大变局,其实这样的新闻已经见怪不怪了。当下,美国是铁了心的要打压中国高端产业,我们也必须为中美经济“硬脱钩”未雨绸缪。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给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路线,那就是:

“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

说实话,以前的中国,是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如今转向以经济内循环为主,这里面的差别非常之大。 而中国其实也并不想这么做,哪怕是和美国打贸易战打的最凶的时候也没这么想过。

毕竟,社会化合作、产业链分工早已成型,谁贸然改变,谁就要承担更多的成本和伤害。

但到了2020年,世界爆发了新冠疫情。由于病毒的威胁,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在事实上已经大量减少了经济外循环。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因为美国打压中国的主观原因,还是因为疫情的客观原因,国内各项产业,不得已从外循环转向内循环。国内产业发展的逻辑和格局,也开始经历实质性的改变。

2st

我们知道,外循环就是出口导向,一切以出口挣外汇为主。而内循环,说白了,就是中国人自产自销自用。

由此,中国进入内循环时代后,首当其冲被影响的行业就是港口航运、外贸服务业,这也就意味着,在内循环开启后,中国大部分发达城市的港口优势将会被削减。

当然,因为经济先发优势和人口规模优势,发达城市依然会是发达城市。但以前那种遥遥领先于内陆的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可能会被平衡很多。

与之相对应,内循环时代,内陆城市会迎来一波发展的春天,在资本和政策的支持下,很多产业将会大幅度向内陆城市转移,从而减小和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

一方面,内陆城市仍然拥有庞大的人口和消费力例如重庆、成都、南阳、临沂、保定,人口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这也意味着这些城市有着强大的消费力。

另一方面,国家对内陆城市的产业政策支持,势必源源不断。实际上,在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指引下,部分有先见之明的地方政府和产业投资者已经着手向内陆城市做好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准备。

例如,就在今年5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新时期促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重点推进西安、成都和重庆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建成,从而促进新能源、第三代半导体、军工等产业的发展与落地。

3rd

那么,对于地产商而言,在这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浪潮中,究竟谁能抓住机遇、面向未来呢?


答案是华夏幸福。


华夏幸福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它是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产业新城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培育和导入产业集群。


很显然,这样的身份和职能,恰好切中了时代的脉搏。


而从半年报看,华夏幸福的产城业务无疑是其今年最大的亮点:


2020年上半年,产业新城业务园区结算收入为198.44亿元,同比增长45.68%,其中产业服务收入132.09 亿元,同比增长11.24%,环京以外区域新增产业服务收入102.38 亿元,同比增长16.69%。产业新城业务板块业绩靓眼,结算收入保持高增长。


目前,华夏幸福现已启动了79座产业新城的建设,其中72座已经有产业项目落地,66座已实现回款,22座进入成熟期。占比83.54%的项目已经开始进行结算,2020年上半年园区新增签约投资额624.6亿元,平均新签约投资额同比增长10.7%。


当然,半年报只是反映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随着产业新城项目的逐步落地及企业入住园区,特别是产业新城异地复制全面开花,下半年园区结算收入还将大幅上升。


640.webp (1).jpg

▲除了京津冀,华夏幸福在长三角,粤港澳,郑州、武汉、成都三个高潜核心都市圈,以及其他潜力核心都市圈,都进行了产业新城布局,从而形成了“3+3+N”的战略格局。

由此,华夏幸福产业新城业务大规模异地复制,也就能够帮助更多的地方政府承接产业转移,对于产业投资者来说,也有助于其规模扩张或在产业价值链上下游延伸。

实际上,华夏幸福的产城业务,是从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开始,帮助地方城市承接新兴产业,做园区招商管理运营以及企业服务,并深度介入每家入园企业的成长历程提供行业圈层金融支持政策顾问,甚至是与地方政府共同为园区企业提供IPO的全流程服务

640.png


华夏幸福在培育产业过程中,还能够针对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定制不同的资本方案,比如引入投资、并购重组、定向增发、借壳上市等。


华夏幸福积极服务产业新城内上市公司,与河北固安产业新城的京东方、南京溧水产业新城的欣旺达等上市龙头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助推上市公司,全面梳理园区企业,建立科创板上市储备库,助力重点企业登陆科创板;

积极参与组建和引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为维信诺、航天振邦等上市或拟上市企业提供资本支持。


今年7,总投资135亿元的欣旺达动力电池项目宣布在南京溧水产业新城正式量产。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从签约到达产,欣旺达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而华夏幸福,也在大规模异地复制产业园区、支持地方政府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发展和营造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一方面提升了产业落地的可选择性和主动性,提升了自身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也规避了区域过度集中、政府财政支付不及时的风险。


640 (1).png

▲随着华夏幸福走出环京、在全国进行产城复制,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业务回款率快步提升:2018年销售回款率是46.2%2019年是61.4%2020上半年则进一步上升到了72.5%提升近11个百分点

4th

刚才我们提到了,华夏幸福产城业务在产业转移上的优势和作用。实际上,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华夏幸福也大有可为。

这是为什么呢?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在“外循环”时代,得益于“沿海发展战略”和加入WTO的机遇,沿海城市的各项产业都能够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但主要参与加工制造环节。

如今,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全面围堵中国,中国企业只能凭借同质化企业的数量优势,通过大规模生产压低价格和成本,在存量博弈中求生存。

640.webp (2).jpg
▲外循环主导下的产业价值链结构

如今,外循环转向内循环,对于产业结构的改造是必不可免的。

尤其是当下中国提倡“南泥湾精神”,提倡自己科学创新,提倡将中低端制造环节往落后西部地区城市迁移,将高附加值的研发制造和品牌营销环节通过产业集群予以实现,这在其中,针对这些城市的产业新城模式,服务各家企业帮助企业落地、打造产业集群的华夏幸福,是至关重要的。

640.webp (3).jpg
▲双循环格局下的产业价值链结构

我们知道,产业升级需要各家企业协同配合,这也是为什么华夏幸福打造产业集群的原因。而从数据看,华夏幸福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已经在全国打造百余个产业集群,重点聚焦10大产业,构建了完整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640 (2).png
▲华夏幸福,涉足10大产业、汇聚百余个产业集群。

640 (3).png
▲截止2019年底,已经为合作区域累计引进了2000家企业,招商引资近7000亿,为当地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这样的产业运营和招商能力,是国内绝无仅有的。

5th

现而今,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门类的最大工业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这让中国成为了全球唯一可能实现内循环的国家。

例如江苏省和浙江省之间的分工合作,已经不亚于两个欧洲小国了。庞大的体量,也让中国的内循环之路,走得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

因此,美国要全面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实际上难度也不小。未来20年,中国必然会全力以赴培养国内消费市场,并用本国市场来哺育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形成一条正向的科技发展内循环。

在内循环的格局下,拥有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华夏幸福很有可能迎来真正的业务爆发点。

例如,未来其将产业盈利模式由招商佣金服务费用扩充升级到园区企业投融资赚取投资收益这种模式局面一旦打开,将给公司提供长期稳定的盈利,想象空间其实非常巨大。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我国建筑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1%,建筑的减碳已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减碳必由之路。
深圳·星河WORLD,于深圳中轴之上,以160万㎡产融巨著,雄踞中国产城标杆项目十强。园区搭建“双轴产业生态体系”,横向布局超10栋企业全生命周期办公空间,吸纳超1200家名企入驻,形成五大产业生态集群;369米深圳·星河双子塔垂直规划多元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需求与空间载体高度契合的垂直总部集群。
2022-03-21星河产城 产业地产  阅读:4302
2022年2月22日,华安发展控股集团与安徽省盐业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安徽省健康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安徽省盐业投资控股集团总部正式签署六安市2021-11号地块康养示范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2022-03-01华安控股 产业地产 华安  阅读:5418
过去几年,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大幅攀升,亚健康成为常态等,引爆了巨大的医疗健康潜在需求,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的增加,促使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升,大健康行业迈入黄金发展期。不仅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科技大佬大力挺进医疗健康产业,众多房地产大佬也跨界转型大健康产业!
2021-06-25房地产新视野 产业地产  阅读:5305
4月8日,中国赛宝合作伙伴技术交流活动在广州增城举行。会上,紫光集团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以下简称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本着平等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促进技术及产品创新,共谋产业的延伸和发展。
2021-04-12紫光集团 产业地产 紫光  阅读:3670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