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公园城市|后疫情时代居住区景观初探
阅读:5917 2021-03-26

公园城市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居住区景观是居民接触自然最直接的场所,与生活质量为正相关,疫情让人们意识到健康的公共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必要作用。


01/疫情后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影响

疫情造成了人们日常活动方式的转变,长期隔离导致对户外活动的渴望增加,这时候居住区景观就成为了居民活动的重要空间媒介。考虑到防护问题,应尽量避免人群聚集的活动方式。

640.png

居住区居民的健康行为活动与需求


“社交距离”成为了后疫情时代日常防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距离的变化会导致居住区空间布局的改变。新的空间布局应该强调人与人间的“安全距离”,以往的密闭空间景观装置将会被取代。


同时为了减少人与人间的接触,居住区景观对智能化、人性化的景观专项设施需求也会增加。智能化科技化的景观设施,能够提供更加高效与便捷的防疫措施。


02/后疫情时代居住区景观的优化

居住区景观对人性化及景观绿化的要求日益增加,这与公园城市建设的初衷不谋而合。

居住区景观需要提供更多空间活动的可能性。落实到细节上来说就是可以考虑将小区的健康空间场地布局应建立在风环境分析及光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各类人群活动的时间科学布置。

640.webp.jpg

疫情前后社区居民需求对比

640 (1).png

疫情后居住区拟增加景观赋能

公园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将绿色贯彻到底,后疫情时代基于保持安全距离的需求,因此出现了一些有趣的 “距离感”景观设计:


# “圈地自萌”式景观空间设计

为了避免人群聚集并确保社交安全,纽约市局在多米诺骨牌公园的草地上画上白色圆圈,以确保他们可以在室外享受自然景观的同时保持所需的社交距离。该设计理念有利于控制空间内活动的居民数量,避免人员聚集。


640.webp (1).jpg

布鲁克林多米诺骨牌公园的公共草坪

# “一人一位”式景观空间设计

PENTAGRAM设计了一套环境图形,可帮助游客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圆点结合景观设施的设置为社交距离划定了一个无形的屏障,形式新颖有吸引力。不会过分生硬却起到了提示和警醒的作用,该类设计可以利用在居民区活动区域或者跑道健身器材这类容易人群聚集的活动空间,以达到有效防疫的效果。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点状亮点遍布景观各角落

# “云互动”式景观空间设计

在亚特兰大,为了在博物馆和附近场地建立新的关系,“有距离”互动装置被放置在博物馆、街道和公园中。该装置既可以划分私人空间,保持社交距离也可以作为临时避难所,旨在展示人类“有距离”互动的价值。

640.webp (4).jpg

“有距离”互动的装置构筑


# 智能化、人性化设计

将智能化设备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带给居民安全与便捷。比如进出小区通过“刷脸”或“刷卡”等形式就可达成,真正实现业主在社区公共场所与相关公共设施的零接触。根据环境小气候选择最佳场地布局活动,同时寻找出“气候死角”,规避该区域布置人群聚集场地。


又比如在居住区各栋的入户口设置”蜂巢“一类的快件收发柜,尽量做到无接触快递收发,避免与外界人员的过多接触,也方便业主收取快递。

640.webp (5).jpg

在疫情后应当更加重视小区生活垃圾分级管理系统设计,考虑疫情等突发事件需求,集中式生活垃圾桶等易于滋生细菌的设施和设备应逐步淘汰,小区内户外环境中仅保留功能型的人性化分类垃圾箱,并实现尽量做到无接触。


03/展望与总结


在公园城市的大背景以及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下,未来的居住区景观环境,更多会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下做到人性化设计,生态健康的居住区环境将增强人与自然、人与人间的有效互动,提高居民的参与性、沉浸性、体验性、互动性,赋予景观空间更多的赋能。相信不久的将来,居住区景观设计将会以更加完善、更加健康、更加崭新的面貌出现。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