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丨“双碳”背景下绿色建筑发展新路径
阅读:7114 2022-04-09

在“双碳”背景下,建筑行业因其巨大的节能潜力备受瞩目,而绿色建筑的发展路径成为行业研究方向之一。


市建筑院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中心通过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对成都市绿色建筑碳减排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成都市生态碳汇领域潜力程度,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提出双碳目标下成都绿色建筑的发展建议。


640.jpg


01

建筑行业节能减排

挑战与潜力并存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能源消费需求的增加,建筑碳排放已成为全新的增长领域,建筑垃圾是固体废物的最大排放源,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也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估算,到2060年,中国建筑行业可减排72%。


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成都市建筑业碳排放存在以下情况:


■ 施工过程中排放占比较高;

 既有建筑无保温节能的建筑比例高;

 节能设计标准低的建筑的占比高;

 建筑垃圾占固体废物比例高。


640.png

▲ 建筑节能设计要求的建筑面积统计/亿平方米


640 (1).png

▲ 成都市建筑领域碳排放(含用电占比)


绿色建筑评价方面,2020年7月15日开始,四川省新建绿色建筑全面实行新国标;在建筑节能方面,四川省目前居住建筑执行《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2019》,供暖、空调能耗节能目标为65%,同时,公共建筑执行《四川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1/143-2020》;在碳排放计算评价方面,目前四川省暂未出台建筑碳排放计算评价标准;但早在2019年8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统计局与经济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了《四川省碳排放强度表征指标及核算方法(试行)》,其中明确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四类能源品种中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及其动态更新机制。



02

成都: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


目前,成都计划大力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针对新建建筑,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并且全部要求按照绿建一星级的标准进行设计;针对城市有机更新项目,要求全部按照现行节能标准进行节能改造;针对乡村振兴有关项目,正在加快制定并完善绿色建筑节能改造计划和资金补助办法。


成都已逐步形成建筑业全链条的绿色改造发展模式,全面杜绝“大拆大建”式改造,有机嵌入立体化绿色,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模式,规模化开展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加快推进绿色建筑转型。


根据分析,成都在建筑设计中影响建筑节能及碳排放的因素有居住建筑的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公共建筑的能源效率、化石能源使用比例及建筑空间布局等。成都市无建筑节能设计要求的建筑约2.4亿平方米,占建筑总量的比例约为四分之一,此类建筑对于能源的消费量相当可观,因此这类建筑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对象通过节能改造、减少能源需求是建筑运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主要的途径。



03

绿色建筑:设计初期

形成低碳策略模型


■ 设计前期


为了使碳排放分析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应在设计初期就做好能源消耗的策划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求: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均可以快速、便捷的完成碳排放分析;模拟分析后所得的碳排放结果简单直观;模拟过程中使用的软件应做到简单、灵活操作。


借助 BIM 手段在设计初期进行建筑设计方案碳排放测算,设计阶段引入 BIM 软件作为建筑信息模型的平台,进行低碳与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的设计、布局。通过 BIM 软件进行能量分析,从设计初期就形成低碳策略模型。


640 (2).png

▲ 建筑全生命周期 BIM 模型


640 (3).png

▲ 碳排放示意图


■ 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中,建筑师要依据碳排放量做出宏观的把控,分解碳减排目标,将之落实到具体的建筑设计工作上,例如建筑选材、建筑朝向、开窗面积、遮阳设计等因素对建筑项目碳排放的影响,综合把控建筑方案整体的碳排放量。


640 (4).png

▲ 利用烟囱效应加强自然通风效果


在建筑设计中,应针对成都气候状况进行节能减碳设计,因地制宜运用节能减碳措施,从活动遮阳设计屋顶绿化等方面进行节能设计。


640 (5).png

▲ 活动遮阳外立面


■ 施工阶段


由于建材开采生产是建筑碳排放的最大来源,在工业化进程中研究和推广低碳材料是减少建筑业碳排放的一条重要途径。


■ 运行阶段


优化运行管理是一种行为节能措施,通过相关人员自身的行为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合理选择室内参数及冷水机组运行策略、有效降低照明系统能耗、对建筑进行实时碳排放监测等手段达到低碳管理。


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资源方面需要结合建筑节能去考虑,在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


640 (6).png

▲ 碳循环示意图


640 (7).png

▲ 碳排放管理措施




04

我们的思考:成都绿色建筑

碳减排路径有这些


低碳建筑的发展,既需要重视建筑节能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要注重建筑能源使用效率。我们既可以利用再生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来降低碳排放量,也需要继续重视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另外还需要重视街区能源规划和建筑碳排放的总体管控。综合看来,我们对成都绿色建筑碳减排发展有以下思考:


■ 控制建筑总量,提高建筑节能要求;加强绿色设计, 提高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所占比例。


■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绿色能源;提升建筑能效,提高建筑的“产能”能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在建筑上的使用,增加对浅层地热能和空气源热泵的利用,提升生物质发电的使用比例,加快推广“超低能耗”“零能耗”建筑的力度。


■ 推广绿色建材,强制规定绿色建材使用率。规定绿色建材的使用比率,同时建材的选用还要执行就近原则,减少建材运输阶段的碳排放。


 使用BIM设计模拟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达到碳减排要求。


■ 优化建造方式,提高建筑装配率的要求。加强建筑工业化的推广和使用,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普及率。


■ 提高新建建筑的精装修房比例。


■ 加快制定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统计与管理制度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2023年度第三届“建筑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评选以企业自荐、媒体和协会推荐为基础,目的旨在通过企业全面研究和盘点,以新媒体影响力、媒体报道、会议论坛以及专业奖项等四个维度进行权威测评,向行业聚焦品牌影响力,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竞争力;扶植打造战略性以及面向未来的优秀企业及品牌。
HATCH 汉齐建筑 很荣幸地以品牌指数23.44位居2023年度建筑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民营企业TOP100中的第63位。
2024-01-20HATCH 品牌 影响力 建筑  阅读:4444
2023年度建筑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企业评选揭晓,LWK + PARTNERS 入榜 2023年度建筑中国十大外资建筑设计品牌企业,连续3年荣获此荣誉,并位列最具品牌影响力外资TOP5。
2024-01-20LWK + PARTNERS 品牌 影响力 建筑  阅读:4802
近日,ARCHINA建筑中国联合建筑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与建筑中国新媒体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了2023年度建筑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评选活动。2023年度正式参选建筑设计企业共有1350家,通过WMAA品牌评价体系进行了综合评分,最终评选并发布2023年度(第三届)建筑中国·建筑设计最具品牌影响力企业榜单。其中,北洋设计荣登“2023年度建筑中国山东省最佳建筑设计品牌”,同时再次位列“2023年度建筑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民营企业TOP100”榜单。
2024-01-20北洋设计 品牌 影响力 建筑  阅读:3469
近日,ARCHINA建筑中国公布了2023年度建筑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等系列榜单,长厦安基从国内外1350多家知名品牌评选中脱颖而出,荣登三大榜单前列。
2024-01-20AAD长厦安基建筑设计 品牌 影响力 建筑  阅读:3749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