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坡村景观整治设计 | 张唐景观
阅读:7487 2021-11-02

把浪漫落到实处

 ——河南焦作市修武县大南坡村乡建记录

我们不仅仅被动地认识这个世界,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主动地塑造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康德的哥白尼式反转”


我想还是写写大南坡。

640.webp.jpg

 © 赵泽旭

按以往的习惯,我们会在一个项目完成,请专业摄影师拍照,再做正式发表。从去年九月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我常常被问,这个项目什么时候做完?现在算是做完了吗?准备什么时候完成?

今年十月参加大南坡第二届南坡秋兴,我突然意识到,这真不是一个可以用“完成”来衡量的项目:设计过的场地,在河南7. 20一场史前少有的洪水后,失去了原有的设计依据(比如四周的土坯房倒塌);为了看起来干净整齐,村子可以用来做公共空间的边角场地被竹栅栏围了起来;村口的烈士纪念碑,一些村民在有组织的清理场地,堆坡、甚至还挖了一条引水土沟——“你们在做什么?”我问。

前一阵子才刚刚又出了方案。项目组在短短的一周时间,赶出了一套规划、设计、施工图纸,深度要求可以做预算。怎么该修的时候不修,现在这是按照什么、在修什么呢?

“做卫生。”带“工作”胸牌的人说。

“竹篱笆是临时的吧?”

“不。就这样了。”

好吧。

就像世界上无数的人和事,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一样,我在旅途中遇上了大南坡。仅此而已。“缘尽而散”时,大南坡还是会继续自己的步伐。或者说其实她一直在按自己的节奏向前走,我们偶遇罢了。

突然我就不着急了。


640.webp (1).jpg

一年前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修建过程中的夕阳

640.webp (4).jpg

愁人

640.webp (5).jpg

去年的小巷 © 张国祥

640.webp (6).jpg

今年的小巷

640.webp (7).jpg

祠堂前有一只狮子

640.webp (8).jpg

祠堂边多了一只毛毛虫

640.webp (9).jpg

施工中的小巷

640.webp (10).jpg

新铺的水洗石小巷及路边花池 © 宋梦杰

乡建如果想可持续,就一定不会是为了消化某一笔扶贫款,或者响应某个政策,做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装饰。但是什么样的事情、怎么做才是做在了实处呢?通过大南坡,我总想理出个头绪:乡村需要建设的地方很多,但是资金有限,每一笔扶贫款往往还要专款专用;乡村的行政体系也颇为复杂,平行的管理机关有自己的资金渠道、甚至施工队伍;乡村的建设是突袭式的,没法按照标准的设计程序走;施工队伍老龄化严重(小巷施工队平均年龄60岁),材料资源有限,技术水平不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短期的网红效应达到各方需求,结果就是建设一堆破烂。比如说,一个好设计如果想在结构、材料、形式上都做挑战,其实是要花时间花钱的。时间紧是最大杀手,但是资金有限对很多设计师来说并不可怕,有多少钱就做多少钱的事,要么老老实实的结构,要么老老实实的材料。怕就怕在有限的资金下要做太多超价值的东西。老实的东西不能网红,不能带来足够的经济附加值,不能满足领导视察,怎么办?只能把设计的要义放在一边,做得照片上看看还行。其实乡建只是中国大建设时期的一部分,我常常害怕自己带着地产时代设计师的思维和烙印,一出手就有着浓郁的“售楼处”气息,一不留神就让设计显得“廉价的热闹”。
在大南坡乡建里,左靖老师是总策划。不约而同的,我们都不喜欢讨巧的东西。所以去年的秋兴活动,很多人的疑问是“你们做了点啥?”墙面该土坯还是土坯,瓷砖还是瓷砖;电线杆随意的戳着;很多路面还直白的裸着。除了“毛毛虫”儿童活动的装置,看不出哪些是新的。所以今年的秋兴活动我给朋友一一指出,这片墙的上部,就是我们新砌的石头,为了给台地一个反沿,砌法和规格与原来的两种都不同(三个时期的叠加);这条路是新的,用了老石板,旁边的水沟是河滩里的卵石;老村口的台地是新的,我们重新组织了高差,未来可以和对面的大礼堂成为村子另一个中心——不过新种的槐树都死了(原来的垃圾填埋没有清除换土。)这些费力、费工、做了跟没做一样的设计可没法网红,说了也让人不屑——既无巧思也无亮点......相反,热闹、便宜又容易施工的设计,领导容易认可,大众也看得见。但是大家热闹一场也就散了,然后呢?还是宁可东西少些,材料结实些,新的设计可以融入村庄,无论村民还是游客都可以长期用,设计的内容也可以持久些。

640.webp (11).jpg

墙研究

640.webp (12).jpg

老村口的台地

640.webp (13).jpg

祠堂边的台地

640.webp (14).jpg

几段不同时期的石头墙

640.webp (15).jpg

人间烟火

640.webp (16).jpg

打望

设计师是外人,游客是外人,领导也是外人。一位乡下长大的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一直耿耿于怀:如果这是我的村庄,我会喜欢让别人来做(改造)吗?

决定参与大南坡乡建时我问项目负责人小牛,你对乡村有兴趣吗?他说我比较好奇。我也是这样。因为不熟悉,才有浪漫想象。或者说对乡村存有幻想。无论去过多少次现场,受过多少打击,这个想象,就像脑子里有个吹泡泡机,破了又吹出新的来(不知道项目组同志们的泡泡儿怎么样)。
这个幻想,又让我做为外人,一直怀有某种抱歉且矛盾的心情参与这个项目。我不确定自己做的是对的,是大南坡人需要的,是对所有的人有帮助的。村民的家门口挨着路边,需要景观整治,房子的主人愿意吗?门口的土地属于谁的呢?如果是公共的大家可以过来围坐吗?这户村民公共关系好吗?他/她喜欢一堆人坐在家门口吗?不喜欢的话如果修院墙多高合适呢?他/她需要私密还是想从屋里看出来呢?要不要留点地方种菜呢?(老村口的一户阿姨就更喜欢种各种花)。
我还害怕整齐划一,把村庄设计得像城市规划出来的城市。虽然领导、游客参观会觉得这样的乡建更整齐更有成绩,但是一个外人怎么规划别人的生活?乡村又不是军营。村里的路不该有多样性吗?平行山坡的路缓些,垂直山坡的路就需要防滑考虑;屋后的挡土墙是石头的,屋前的院墙也可以是砖的;有人家门前种丝瓜,也有人种花草——这是居住在这里的人自己的意愿。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640.webp (17).jpg

黄昏下宁静的南坡村

左靖老师做乡建这么多年的经验是,内容第一。他还强调任何碰触到私人权利的建设,都需要征得村民同意。我们接到项目的时候很明确是村里的两块公共场地,一块儿童活动,一块村民公共活动。左老师前面已经策划好整体改造的内容。设计不需要东拉西扯的讲文化、编故事、应付领导,我们可以集中在场地本身的功能、材料、氛围。打破“因为是乡村,所以要......”的思维定式,在这里,回应的是场地,不是乡村这个概念,设计可以单纯的专注。

我们未来还想做一系列的艺术装置设计。左老师在选择的时候非常谨慎,实用性、适用性、周边环境等等。比如进村的路边有一片桐树林,晚春花季时一片哑粉。桐花单看并不讨喜,但是成团成片的映在农田、大山中就有种朴素的绚丽。我们想在里面做一个大大的蹦床,像筛子的形状,上面可以游戏,可以做户外课堂,还可以躺在落满桐花的网上浪漫想象——我们事务所有一句老话,“仰望天空,脚踏实地”,也可以说就是“将浪漫落在实处”。
我喜欢看设计后的场地如何被人使用,特别是出乎意料的使用方式。无论是毛毛虫的老少皆宜,还是大家在墙头打望、墙根下摆摊,还是碎石场地太方便以至于始终被人停车。创意的使用,让设计好像有了灵魂;人,让设计有了存在的意义。
我也喜欢看露天电影。这次的秋兴活动放映“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上一次看贾樟柯的电影还是留学时在UMass的国际电影节。片中主角在雨中骑自行车。骑呀骑呀骑呀,一个镜头持续十分钟后,前排的老外终于受不了走了。现在是贾平凹絮絮的讲述自己在部队里,常常身上挂根绳子给山上的岩石写标语。旁边坐过来一个小孩聊天。
"你这个毛毛虫,只有我们村的小孩会玩;不过有一个我不知道怎么玩。"
"那个转盘一样的?"
"对对。那是趴着玩的还是站上去跑的?…
"都可以。胆子大的就站上去。我见过一个小孩站在上面跑的很快。"
"谁啊?男孩女孩?"
"男孩,挺瘦的,比你高。"
"噢…我知道是谁了,我侄子。"
 "他比你大唉!"
"可是我比他辈份大。"
"你几年级?"
"二年级。"

…… (转盘不做说明,是特意留给小朋友自己发挥怎么玩。大人不需要总是指导小孩要这样要那样。我的小孩就经常说“leave me alone.”)

"你那个双桥有一个W是怎么玩的?"
"没有W啊。你说的是N吧?你能怎么玩?"
"没法儿玩。他们有的人很厉害,两个手一撑这样一翻又一爬就上去了。"

……(Da Nan Po 字母LOGO原想放到山的一侧。我和艺术工作室的同事现场踏勘施工的可能性,左老师在山对面观看。“太小了!”他远远的比划。最后他选址在双桥的老桥上,南坡村孩子们上学的路上,从新桥进入大南坡刚好经过。我们仔细研究字母大小、变形、排布方向、结合轻量的玩的东西。听陈奇老师说滚轴滑梯经常被老奶奶们用各种姿势按摩身体。我开玩笑问小学校长,有没有小孩上学路上玩的迟到?)

"你这毛毛虫也没有毛。(一副遗憾的样子)"
"在上面架点棍棍就有毛啦,上面不是有很多钉钉吗?"
"噢~我以为那是挂衣服的!"

小男孩坐在我边上絮絮的。直到家人把他叫走。

到城里上学以后,小男孩一到假期或者有活动的时候就赶回村里来。话里话外他对自己的村庄非常骄傲。陈奇老师告诉他我是毛毛虫的设计师,他就坐过来反馈意见。滚轴滑梯的缝隙会夹小石子啦,有人在滑带上摔屁股啦,铁的东西冬天太冰啦……"所有的游乐场都有秋千,你为什么没有?"

(我也想用温暖的木头。只是户外木材在国内资源有限,进口的太贵。没有可以荡的很高的秋千,是因为这里的安全距离不够啊!以你们的本事,会飞进旁边祠堂里的。)

因为事务所设计了很多儿童活动的场所,所以很多人当我们是研究儿童的专家。仔细想想,其实儿童和成人之间从来没有一条界线,每个大人心里都驻扎着一个小孩,我们只是用设计唤醒了大家心中的小孩而已。


640.webp (18).jpg

大雪 © 郭家稳

640.webp (19).jpg

设计过程

640.webp (20).jpg

太阳出来了午睡的人

640.webp (21).jpg

坐这里很舒服

640.webp (22).jpg

我们男生是这样荡秋千的

640.webp (23).jpg

农院与毛毛虫

640.webp (24).jpg

秋收中的毛毛虫

640.webp (25).jpg

研究

640.webp (26).jpg

实体模型推敲

640.webp (27).jpg

DANANPO的玩法

640.webp (28).jpg

旧栏杆和新挡墙的关系

640.webp (29).jpg

老桥边界没有用栏杆处理

640.webp (30).jpg

标识 © 许jerry

640.webp (31).jpg

标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听说山上有一个废弃的军事基地。有计划做登山步道,丰富南坡村的活动内容。陈奇老师请她的两个队员帮我带路。山是一个普通又典型的北方的山。没有高的树。窄窄的路是人踩出来的,边上长满各种带刺的灌木。十月下旬了,还有野花开着。偶尔有点岩石,即不陡也不滑。两个女孩是跟着陈老师做乡建的大学生,曾在春天时和南坡村的孩子来春游。“他们爬得可快了!见到这个石头(凹的可以进人)时,就到行程的一半啦!我们会坐在里面休息一下。”
上到山顶,一条平缓的脊线上露出旧军事基地的营房。里面出来一个看门人。身后一黑一白两只狗。“你们来做甚?”
我们东摸摸西看看,破败的建筑里见缝插针地长着植物。看门人跟在身后。他一个人来这里两个月了。自己带着干粮。“下面在搞活动,你不去看看?”
“我不能离开。”
“没有休息日啊......白天黑夜的在这里,你胆子肯定很大。”
“我胆子很小!有一只这么大的猫,我打不走......”他激动的比划着,
“豹子?山猫?”看他比划的不只是猫,
可惜听不太懂。应该是遇到了野兽。

真正的信号基地半覆土的埋在山脊另一头。穿过黑黑的隧道,半埋在地下的水泥洞里铺满了黑黑小小的动物粪便。翻上来,站在漏洞的屋顶上,看到山的另一边。
“都是平原啊!”我们吹着风。

和看门人告别。

祝一切安好,孤独的守山人。

 

按照我的经验,这条步道的难度等级是1.5/5,不超过2。上山40-50分钟,下山20-30分钟(原路返回)。什么时候有空,在左老师村里的驻留宿舍住上一阵,每天爬爬山,在村里的书店翻翻书,看看祠堂口老头子们下棋,小酒馆里喝点酒,算不算也是将浪漫落到了实处?


640.webp (32).jpg

北方的山路

640.webp (33).jpg

孤独的守山人

640.webp (34).jpg

山的另一头

视频来源于网络

视频来源于网络

项目名称:大南坡村景观整治设计

项目地点:河南省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

设计时间:2020 年 9 月-2021 年 10 月

委托方:修武县美尚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张唐景观设计事务所

团队:唐子颖、张东、牛宇轩、张玫芳、鲍丽霞、张文莉、

邹曙光、武峪、袁帅

装置设计与施工张唐景观艺术工作室

团队:范炎杰、刘洪超、郑佳林、王虎、张喆鑫、孙川、

张思雨、刘彬圆、张伊安单樱

标识设计:姚瑜、张笑来、左靖工作室

标识制作与施工:张唐景观艺术工作室

摄影:文中其他未注明的图片及绘图均属于张唐景观所有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