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中骏世界城 | PLAP
阅读:4293 2022-02-21

作为江苏省首个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花桥正抢抓长三角一体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战略机遇,乘势而上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先行区。


“花桥中骏世界城” 因其地理位置紧邻上海,依托首条跨省轨交,承担着花桥与上海之间从“接轨”到“融入”,从“双城”到“同城” 的使命由PLAP担纲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苏州昆山“花桥中骏世界城” TOD综合体项目已于2021年3月5日盛大开工。项目完成后,必将为花桥产业结构优化、城市能级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640.webp.jpg

△花桥·中骏世界城项目地铁视角


640.webp (1).jpg

△花桥·中骏世界城项目奠基仪式


640.webp (2).jpg


本项目隶属于苏州昆山市,距昆山市区18KM左右,同时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上海西——花桥的核心地段,东临沿沪大道、北临312国道、南接花桥地铁站,上海11号线及苏州S1号线(建设中)于此交汇。花桥经由11号线直接连通上海,距上海市中心仅50KM。作为两大巨擎的枢纽,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完善花桥城市功能配套,促进花桥商业、服务业提档升级,对花桥城市品质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民生环境改善等具有重要意义。


640.webp (3).jpg

△项目区位图


640.webp (4).jpg

△项目周边用地图


花桥中骏世界城总体规模为45.6万平方米,项目荟萃体验式购物中心、苏州风情街、商业街区、精工住宅、公寓、超高层等业态。其中,由PLAP主持并设计了的逾16万平方米的地铁接驳双首层购物中心,2万平方米的苏州风情商业街和超8万平方米的超高层公寓、办公,将以4.0体验式商业旗舰,“吃喝玩乐游购娱”一站式服务需求和24小时活力街区在2023年面向公众。


640.webp (5).jpg

△项目整体鸟瞰


640.webp (6).jpg

△功能落位图


640.webp (7).jpg


在设计之初,考虑到如何在有限的场地条件下,依托多条轨道交通并利用各种优势打造“花桥超级TOD”创造城市立体交互空间及未来活动生态圈,PLAP在设计手法上引入苏州传统文化为内核,以苏州山水石林为出发点,为周边居民及办公人群定制全年龄段商业空间,希望通过创造丰富的文化体验式公共场所,形成文化枢纽,引导城市记忆的再现


与此同时,基于“TOD” 这一特殊属性和考虑到未来上海与花桥之间大量的人流通勤带来的效应,我们希望导入“微度假”的概念,以城市体验为驱动力,引导上海的客流在此停留,打造苏州文化体验式商业范本


640.webp (8).jpg

△苏州风情街区


从规划布局层面上,PLAP经过与业主多轮沟通和方案比选,最终确定在两种维度上来定制“花桥中骏世界城”。从城市的维度考虑,南侧为迎接未来地铁的大量人流及完整的城市空间界面,我们将购物中心以“L”型布局展开,面对整个城市空间,形成完整展示界面,与此同时,商场的东南主入口与光明路形成开放城市客厅。从邻里社区的近人维度上,在临近住宅地块与购物中心之间通过引入一条江南特色主街来形成主要空间脉络,街区中间布置出多处广场一一呼应 “苏州园子”,通过对建筑的排布和空间的打碎,以“里弄”及“院落”互相渗透形成江南体验空间,并同时逐步向北部过渡,与北侧住宅底部商业街区融为一体。

640.webp (9).jpg

从另外一个层面考虑,为了充分导入北侧及西侧高端住宅之人群,我们希望将“特色街区”做成软化剂,平衡大体量商业及住宅之前的过渡,将商业从硬质空间向软化界面逐渐延伸,把街区做成住宅与商业的后花园


640.webp (10).jpg
640.webp (11).jpg

建筑设计在以场地条件为切入点的同时,以苏州园林中的“山水叠石”为概念统筹,购物中心主体为长卷,通过局部体量的叠加和进退,营造出“水流山石涧”般的充满现代感的山水长卷。同时商场主体融入古典的坡顶元素,与北侧的风情商街相呼应,用现代手法及空间再次演绎苏州在地文化。对北侧超高层公寓和办公楼的外立面设计上,也通过对建筑体量和材料的控制来实现如江南山石般质感的形态意向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

△概念生成示意图


640.webp (14).jpg

△项目草图

从项目的整体性考虑出发,PLAP对项目的把控不仅仅是体现在对每一处建筑空间、立面的精细打磨,同时也希望项目本身可以成为城市TOD公共空间及业态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延续。在平面规划上,项目位于南侧光明西路界面一侧宛如长卷般展开,分别在东西两侧设置商场主要出入口以导引城市广场及地铁步行人流,中部空间则与景观共同打造形成中区带型广场。


640.webp (15).jpg

△沿光明路主入口透视图


商业平面总体为“L”型单动线布局模式,在首层共设置5个出入口分别对接广场、地铁及街区,并通过三个主要中庭空间串联动线。商业二层西侧入口处设置二层连桥直通地铁可迅速将地铁人流导入商场高区,非常便捷。同时在转换厅设置2层-6层飞天梯,将人群迅速带入到顶部空中街区。


640.webp (16).jpg

△双首层直达购物中心,飞天梯引导人流直达6层高区


设计在购物中心北侧设置层层退台连廊,未来通过室外露台的营造形成连续性外摆空间,与下部街区形式视线互动。平面的另外一大亮点即为六层屋顶空中街区,设计提炼江南园林之精华,通过内外两种空间体验串联了一处空中江南体验街区,并融入新型体验业态,未来必将成为一处打卡胜地。


640.webp (17).jpg

△苏州主题风情街串联住宅与购物中心露台


640.webp (18).jpg



不同主题的空间亮点也是本次设计刻画的重点,亮点在商业动线上的串联营造出沉浸式的商业体验。


640.webp (19).jpg

△亮点空间示意图


亮点一:3D裸眼


主入口上方的3D裸眼显示屏无疑是主广场上最大的亮点,我们设置了一个长“45米,高19米”的超大3D裸眼显示屏,显示屏通过角度旋转面向光明路商业主广场,未来必将成为商业主广场上最大亮点。同时3D裸眼也面向了从上海至花桥的轻轨S11号线上的列车。


640.webp (20).jpg

△主入口上方3D裸眼显示屏


亮点二:多首层地铁联通广场


购物中心西侧出入口因对接地铁,我们在此处设置了多层连桥空间及中区入口广场来迎接地铁人流,同时在一层也设置商业出入口形成人流导入,入口广场两处均做绿植景观外摆处理,利用露台空间将商业空间融合地铁交通空间之中,营造更好的商业体验感


640.webp (21).jpg

△地铁连桥广场


亮点三:层层退台


购物中心北侧结合商业业态创造出层层退台,多层次的户外空间与内部商业结合形成半开放的商业体验,特色的外摆区也将注入此处,线性露台的商业活动与北侧广场及商业街形成良好视线共通,将室外景观向内部空间逐渐过渡。


640.webp (22).jpg

△北侧景观露台及街区


亮点四:飞天梯


商场中2层-6层的飞天梯无疑是另一处极具体验感的设计亮点,从地铁出站后映入眼帘即是飞天梯,在将人迅速导入6层屋面的同时形成震撼的空间效果,内外均为风景,商业的人群也通过此竖向交通升至屋面。


640.webp (23).jpg

△2F-6F飞天梯人视角度远景


640.webp (24).jpg

△2F-6F飞天梯人视角度近景


亮点五:空中街区


高低街区的设置也是本次设计的两大亮点,在商业空间的六层通过对苏州传统街区的空间肌理的提炼,再现一处现代风格演绎的特色商业街区,街区结合商业将建筑、景观、小品等融而合一,并且通过室内外空间的互通营造出温暖、愉悦的购物消费体验。


640.webp (25).jpg

△6F空中街区(图片来自室内设计顾问团队)


亮点六:室外风情街区


室外风情街区无疑是对苏式街区、院落、弄堂等肌理的再现,设计充分考虑了在地的文化特色及城市肌理,通过“庭、院、亭、街、弄及堂”等空间元素的再现,以“主街+里弄”的肌理来搭建出精致、丰富的街区体验


640.webp (26).jpg
640.webp (27).jpg
640.webp (28).jpg

△室外苏式风情街区(图片来自景观设计顾问团队)


640.webp (29).jpg

△室外苏式风情街区


640.webp (30).jpg


正如苏州园林中的景石一样,建筑的形态也因此而来,整个巨大的体量被抽象成不同的石块相互交叠,形成错落交织的立面形态,于此同时立面也多处采用虚实对比来体现建筑的层次感,整体立面运用多层次暖色铝板及彩釉玻璃,现代简洁,设计在不同肌理中深入刻画细部构造,突出近人尺度的视觉感受。


640.webp (31).jpg

△夜景总体效果图


640.webp (32).jpg

△超高层公寓与办公鸟瞰图


建筑立面的丰富性也通过材质及细节的刻画而形成,立面肌理结合灯光,在有限的成本下做出了层次丰富并现代简洁的立面效果。


640.webp (33).jpg

640.webp (34).jpg

△墙身立面剖面图

640.webp (35).jpg


本案是PLAP在TOD综合体类项目开发中的又一次深入尝试,我们也愿携手每一位尊敬的开发商一起拥抱、打造未来城市生活典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花桥中骏世界城的到来能够点亮昆山与上海这两座城市的活力与热情,后续我们也会紧密跟踪项目展开更多分享与报道。


项目信息

服务范围:建筑设计

项目类型:商业综合体

规划用地:约112,646㎡

总建筑面积:约221,900㎡

 

设计团队

PLAP创始合伙人/设计总监:杨大龙

项目负责:路伊达

设计审核:郑志广

设计团队:薛韬,李松松,江鑫,侯喆文,邓安琪,吕欧阳,王乃佳,黄议德,黄裕章,史梦溪,徐静姝,张茜,郭佳路,黄锦航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