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顺山集考古遗址博物馆 | 合城设计Cospace
阅读:4785 2020-08-31

640.webp.jpg


项目名称:顺山集考古遗址博物馆

设计时间:2016年10月

建筑地点:江苏省宿迁市

建筑面积:5704.18平方米


-01-

墩形遗址 瑰丽画卷

640.webp (1).jpg

顺山集遗址,位于江苏省泗洪县梅花镇大新庄西南,地处重岗山北麓,西临赵庄水库,为丘陵墩形遗址。


640.webp (2).jpg

本次规划设计的顺山集博物馆位于遗址公园的东北角,用地较为平坦,高差较小。顺山集博物馆总用地约91.31亩;规划建筑面积为5704.18㎡;其中,展览区域约为4020.55㎡,员工办公区域约为940.52㎡,辅助功能区域约为743.11㎡。


-02-

一无“所”有

640.webp (3).jpg

设计试图结合利用处于顺山集考古核心区的地坑,思考如何走入历史,完全置身远古文化,因此,形式并非最重要的要素,历史湮灭于形形色色中,形式存在于任何的事物中。消灭形式,建筑空间回到自然中去,成为自然的有机部分,隐藏在自然中,同时凸显出自然;或许是正确的道路。


640.webp (4).jpg

力求将博物馆规划为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文化区及市民广场休闲区。充分利用其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基地及周边环境的内部联系,突显生态主题,将馆区与遗址公园区域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同时注重从当地深厚的历史沉淀中提炼出其精华,将文化、自然的魅力融入到功能的建筑环境中,创造一个再现历史的新人文景观。


640.webp (5).jpg

建筑形态采用了正方形土屋草庐作为原型,经过与地形的适配,最终形成不规则四边形,与大地和坑池结合,将屋顶变成土地的一部分,形式是自然有机的。建筑之“无”,凸显自然之“有”。

-03-

回归自然

640.webp (6).jpg

整个规划布局以博物馆主体为基地中心,以四方直达路径作为对地块的划分线。中心处建筑隆起,形成内部中空区域,利用扬起的地面拱卫中心下沉庭院。将建筑融入倾斜的地面之中,回归自然(文物回归自然、文化回归自然、建筑回归自然)。同时,以片片扬起的“鞍脊”构成特点,给人以振奋动人的活力感。


640.webp (7).jpg

640.webp (8).jpg

顺山集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分为展览区域、员工办公区域和辅助功能区域。观览流线、员工流线和文物流线基本做到流畅沟通且互不干扰。基地北侧为主要干道,设置馆前广场和停车区域衔接人流、车流。主要人流一层进入馆大厅或进入中心下沉庭院,馆内进行趣味化设计,添加台阶走廊,使得空间分割,增加观览感受。员工办公区域独立于博物馆东侧,拥有独立出入口。


-04-

田园特色 有机融合

640.webp (9).jpg

竖向设计上根据现有地形,合理规划。因用地不具备市政条件,需要充分考虑雨涝不利情况,壕沟围合范围内场地标高出周边地势,利用景观壕沟作为天然的雨水蓄水池,且壕沟溢水标高高于周边地势,在最不利条件下,壕沟雨水外溢时,流向周边水田依靠自然土壤及湖泊消化。


640.webp (10).jpg

公园四周保持着近乎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乡野特色浓郁。整个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内人工痕迹较少,基本保持着自然景色。设计团队以绿色生态为主旨,在建筑四周设置环壕,并在环壕四周种植绿化,拱卫馆区。整个用地园林化,建筑空间与绿化有机结合,利用草皮、灌木、乔木等组合成各种形态及不同性质的绿化群落空间。仅馆前广场设休闲绿化铺地及旱喷泉、文化柱、雕塑等建筑小品。

640.webp (11).jpg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