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盛会——建筑的主动性与主动式建筑
阅读:7937 2019-03-15

1.jpg

2019年3月13日,“走廊里的金丝雀——建筑的主动性和主动式建筑”讲座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东一楼119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由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主办,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UAD)、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与杭州观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协办,UAD建筑创作研究中心与品牌部承办。讲座邀请到中国建筑学会(Active House)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郭成林、久舍营造工作室创始人/主持建筑师范久江以及UAD院副总建筑师胡慧峰三位主讲者,基于三个彼此独立又相辅相成的讲座主题,呈现了一场引发思考的交流盛会。

 

 演 讲 摘 要 


 光法自然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614.jpg

胡慧峰

UAD院副总建筑师

UAD建筑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兼国际设计中心主任

第九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

 

光法自然,源于“师法自然”一词,含义在于:不只是效法自然,还要以自然光为师,效法光影变化,再运用光影变化,质朴而自然地,重新诠释自然。


讲座围绕亚运射击射箭现代五项场馆设计项目展开,项目位于富阳区银湖街道临九龙大道和龙溪南路处,建筑面积约八万方,是杭州亚运会规模最大的新建场馆。设计充分体现“绿色、节能、节俭、文明”的办会主旨,彰显杭州地域文化特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617.jpg

亚运射击射箭现代五项场馆设计项目

鸟瞰效果图


项目的设计过程,更像是个“绘画”过程:以山水意向为蓝本,以立面构件为笔,以阳光为墨。同时如何将射击、射箭、现代五项等多项运动统筹置于复杂的现状场地中,也是项目设计与技术上的难点。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621.gif

 山水意向的光影呈现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623.jpg

夜景效果


设计手法运用了当代科技,用参数化和像素化的方式,完成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由具象表达抽象的过程。到落地设计阶段,选择放弃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等高技手法,倾向用模数化的标准构件,排列组合成幕墙,并且用低技质朴的转轴方式,去完成不同的单元投影面积。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628.jpg

利用模型模拟立面自然光影变化效果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633.jpg

亚运射击射箭现代五项场馆设计项目

模型展览


在尊重专业照明及严格的体育工艺要求的基础上,使用屋面导光筒、天窗等低技采光手段,并通过原创的建筑构造手段,借助自然的光影变化,赋予建筑以全时段的生命力与艺术性的融合表达。

 

“我们需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打造一体化现代运动竞技赛事场所;我们更需要回归本源:与山水融洽相处,进而感知它、诠释它。亚运射击射箭现代五项场馆的设计正是一种回归式的诠释——途经低技、秉持质朴、光法自然。”




 从自然到景观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636.jpg

范久江

久舍营造工作室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Domus创意青年100+”称号

现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客座讲师

 

“从自然到景观”是主讲者范久江的讲座主题,他强调从物质世界中发现并操作出可被(人)欣赏的风景。他解析“景观”的“观”字为对事物的看法,从北宋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图》中的八个场景的景观密度,探索纸面二维空间在造景上省略与连接的手法如何跨度到建筑三维空间。

他分享了来自久舍营造工作室的一个作品——临安太湖源鱼乐山房民宿建筑改造设计。项目前身是坐落在临安太湖源群山之中的一座拥有30间客房的农家乐,建筑风格为仿古中式建筑,改造前,院落布局和建筑空间都很机械功能,难以满足当代人对度假体验的要求。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638.jpg

 改造后的建筑与群山、叠瀑进行对话


改造策略将原有的外部分离的廊道进行连接形成界面,廊架内连续的三道平行墙将外部省道的嘈杂屏蔽,入口内部的动线设置以高下、迂回、转折的设置,从时空上将外部的嘈杂感受推离,并创造出景观的密度。廊道的转折也将内院的氛围在动线上得以窥视。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641.jpg

围合出的宁静水院

建筑立面改造上去掉了原有的坡屋顶,原来的5开间也改造为3开间。以主楼下部和延伸到水院两侧的坡屋顶廊道将观察主楼的位置推到了院内最远处,降低了四层主楼的视觉压力。为了进一步消减建筑主体的体量,使用隐藏构造的做法,对三四层阳台进行了“轻”的整体平面化处理。木格栅使景观产生了渗透感,极简的建筑立面与山水的永恒产生呼应。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643.jpg

立面阳台的改造


鱼乐山房的老物件——上百块花格门窗,业主不忍丢弃。设计师将它们完美的拼贴在了新山房上,长短不一却错落有致。花格门窗的再利用是历史过程的拼贴,同时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外部景观。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645.jpg

花格门窗的再利用


建筑三维空间可以通过遮蔽、迂回和过滤,以及用动线的设置和视线的控制进行省略与连接。 “将外部物质条件转化为自身风景,同时让自身成为风景。” 

 

建筑的主动性和主动式建筑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650.jpg

郭成林

中国建筑学会(Active House)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

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总建筑师

国际Active House认证师 WELL AP评估师

 

讲座从一个生动的金丝雀与矿工的故事开始,对瓦斯气体极度敏感的金丝雀因提前感知到环境的变化,从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建筑的主动性性能”概念因此而引出,建筑的主动性性能,是建筑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由设计人员所赋予的,为适应建筑的室内外环境变化、满足人们需求的自我调节的能力。

传统的建筑里,建筑通过开关窗户对通风的调控,通过启闭窗帘、遮阳帘对自然采光和太阳辐射热的调控,通过调节旋钮对新风量的调控等,都属于建筑主动适应、主动调节的性能。

 

建筑的主动性到主动式建筑


国际上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主动式建筑联盟(Active House Alliance),成员也在近年来不断增加。这些成员中,既有如南加州大学,米兰理工大学、丹麦技术研究院等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也有像威卢克斯公司、西门子公司、法国然颂公司等这样一批强调绿色环保,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先导公司。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652.jpg

两本描述Active House理念的基础书籍

《主动式建筑导则》、《主动式建筑技术细则》

 

和其他可持续绿色建筑标准比,主动式建筑最明显的特点与特征是:一方面强调“活” (active),即建立对建筑的主动性进行设计与评价的指标;另一方面则落脚到“人”,以人为本,以建筑的使用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主动式建筑与被动式建筑

微信图片_20190318102650.jpg

主动式建筑与被动式建筑对比


郭成林认为,被动式建筑(passive house)与主动式建筑采用的技术手段与技术路径并不太一致,追求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他借用国内著名绿建专家的话,将主动式建筑使用的方法总结为: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综合平衡。

国内外主动式建筑案例


讲座的最后分享了国内外突出的主动式建筑案例以及主动式建筑在国内的推广,对主动式建筑这个新兴理念进行了深入的阐示。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655.jpg

当代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大师作品

北京当代置业开发建造)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703.jpg

极简阳光盒子——廊坊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658.jpg

Light house——南京

微信图片_20190318101706.jpg

绿色灯塔——哥本哈根

 

以探索辅以实践,三位建筑师在不同的建筑范畴,与我们解读建筑与人居环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深层联系,也为未来建筑设计与研究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途径。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郭馨老师在讲座中对“数字化、技术进步、建筑外圈中圈内圈、建筑学的演变”等知识点的呈现,让大家受益匪浅。无论是接触过数字化素养的同学,还是对数字化建筑知之甚少的同学,都能在讲座中有所感悟与启发。
2021-09-27柏涛建筑 数字技术 讲座 科技  阅读:3975
近日,山水比德创始合伙人、副总裁利征先生,受邀前往杭州融创学院产品分院,进行了主题为《新山水·新连接,回归生活的景观逻辑》的专题讲座,与融创集团东南区景观部全体设计师分享了自己的景观理想与切身实践。融创集团产品中心副总经理冯春华女士也出席了此次讲座。
2019-05-10山水比德 景观设计 讲座 融创  阅读:7701
DEFILÉ : 时尚+空间建筑设计
2019-01-05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DEFILÉ 讲座  阅读:5060
2018年6月26日,筑土国际设计董事赵劲松先生受邀在巴尼亚卢卡大学建筑学院举办建筑学专业讲座,本次讲座旨在探讨高速发展的科技与经济给人类社会及环境带来的影响。
2018-07-13筑土国际 讲座 建筑学院  阅读:5588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