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NA专访德国FTA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施道红|一体化服务之于产业综合体
阅读:3992 2012-10-15

媒体:  《建筑中国周刊》,ARCHINA建筑中国网

时间:  
2012828

地点:  FTA中国区总部


受访人:施道红   德国FTA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记者:   顾茹彬




\

 


如何使产业综合体发挥自身集成、协同的功能优势,并高效推动经济发展是一个有待攻克的课题。近日,由德国FTA设计的苏州建屋2.5产业园项目荣获可持续城市综合体优秀案例“金综奖”,无论在整体风格、功能定位、商务价值、低碳节能亦或是管理政策上都无疑成为我国城市产业园区的典范。

《建筑中国周刊》:当前城市综合体是个非常火热的话题,吸引着同行们争相涉足,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施道红:一个外因,一个内因。外因是目前的住宅市场不景气,不少开发商被逼转向商业领域,而城市综合体及一些相关业态背后所呈现出的价值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走向火热的必然结果。

内因则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比如人们逛街时不再满足于购物本身,他们还会去追求更深一层的体验与享受。城市综合体正迎合了这种生活质量的提升,满足了我们在精神层面的新需求。

《建筑中国周刊》:我们往往会用一个限定词去描述一个综合体项目的属性和功能,例如商业综合体。那么FTA以哪种类型最为擅长呢?

施道红:目前我们主要涉及产业综合体类型。城市通过它把产业、建筑功能和生活体验三者结合起来,与常见的商业综合体有一定区别,它更贴近主题性产业,比如纳米产业或金融产业。

《建筑中国周刊》:那么又是什么主导了产业综合体的形成与发展?

施道红:第一,论及根本,产业园区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城市或政府对产业与城市发展的重新思考,产业的集群发展是一个趋势,这就需要一些相适应的产业综合体适应这种趋势。

第二,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引领建筑的变革,这种变革也影响到城市综合体和产业园区。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产业园区一方面能够迎合产业发展,另一面同样打造了一种非常全新的、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建筑中国周刊》:有一个问题比较好奇,为什么在大量开发商设计公司把视线投向商业综合体市场的情况下,FTA却把目光锁定在产业综合体上呢?


施道红:这主要有两点,第一,很多产业综合体其实是一种办公方式的延续。FTA长期聚焦于办公领域的设计,我们擅长四大产品线:绿色办公、城市综合体、产业园区和核心区的城市设计。这是我们从来没有改变过的专业化方向。第二,我们一直秉承“专著、专业成就品质”,以专著精神关注办公环境的打造和生活方式的提升。如今产业园区、产业综合体和办公建筑是我们最擅长的,我们希望这些项目的设计能充分体现我们的设计理念。

《建筑中国周刊》:不难想象FTA在项目设计上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那您衡量一个产业综合体的成败标准是什么呢?

施道红:首先是招商。产业综合体、产业园区都属于产业地产,需要招来产业、招来企业做以支撑。其次,要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即产业生态链,让进驻的企业因产业环境而得到提升。最后,产业园区必须打造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让企业的员工不仅在这里能办公,更可以交流、思考以及满足相对惬意的生活,这是设计最为关注的。在设计上我们要打造复合型园区,让办公、购物、休闲,甚至其它的一些功能需求都能在此得到满足。

《建筑中国周刊》:在这么复杂的设计规划过程当中,建筑师或设计公司应当如何扮演好设计方的角色?

施道红:在设计上,我们强调“全生命周期”的概念。作为设计团队,我们必须了解产业地产的策划、设计到后期运营。只有这样,做出来的产业园区才是有生命力。很多产业园区的业主不是专业的开发商,我们要给他们建议,做好他们的军师,把大量产业园区的设计和运营教训及经验分享给他们。一些业主发现,我们的产业园区建成后,在招商中对不同企业的适应性非常强,这时他们也意识到“产业园区”不仅仅是建筑设计概念的表现,更在于对产业运营的理解。我们的经验让我们有能力剖析未来企业入住后的运作模式,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建筑中国周刊》:做产业园区跟做其它项目有何不同?

施道红:在设计中,对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思考非常重要。通常对设计师而言,在园区前期定位、政府政策,到后期招商、运营管理的全程了解上是一个弱项。很多建筑师对这些知识不是太感兴趣,但对于产业园区设计,对产业的了解非常重要。

《建筑中国周刊》:您自己在做项目的时候最享受哪个环节?

施道红:这是个建筑师们都喜欢回答的问题。当你为了一个方案头脑风暴绞尽脑汁时,突然一拍大腿蹦出个好点子,那种兴奋感是难以言表。还有,项目建成后,你漫步在自己团队设计的建筑里,这种感受也是非常幸福的。

《建筑中国周刊》:反过来,哪个环节最让您头痛?

施道红:中国面临诚信的缺失,大家在第一次合作时经常不太信任彼此,我们往往得花很大的精力和代价去建立信任关系。不少开发商并非专家,对他而言,既然投入了如此巨大的资源去建一个项目,他必须要懂了才放心决策。所以,我们得把他培养成“专家”,先让他懂,然后他才敢拍板,这个过程很痛苦。

相比较而言,与那些较专业、懂品质、一拍即合、不唯利是图的团队合作就比较轻松。只是有些开发商尽管也很专业,但受物质的诱惑可能会忽视好的作品。我相信很多建筑师都在寻找利益和品质的平衡点,他们不仅要对开发商负责也要对项目品质负责。这是每个设计师需要考虑的地方,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建筑中国周刊》:随着产业综合体在我国逐渐成熟起来,您认为未来它会遇到哪些全新挑战呢?


施道红:首先,产业园开发的商业模式还有待完善和提升。在我们遇到的产业综合体中,很多高品质的项目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对于普通开发商而言,开发产业综合体的商业模式还有待提升和完善。

其次,是融资问题,它跟第一个问题有关。中国目前的地产还没有金融化,一些发达国家则相对成熟,它们会用不同的金融模式去解决不同阶段的地产开发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产业地产的问题更显严重。

第三,是关于城市更新问题。未来新的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很多产业园区的设计,要结合一些现有的老社区。这些新旧问题的交织一方面会酝酿很多有意思的设计,但同时也对设计上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推荐阅读  
在2016建筑纪元展会中,Archina有幸专访到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区总裁、中国及北亚区装饰漆业务部董事总经理林良琦博士,阿克苏诺贝尔作为全球领先的油漆、涂料和专业化学品生产商,在展会中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创新产品,包括装饰漆涂料及高性能涂料等,也向我们展示了其环保理念。
2016-04-05ARCHINA ARCHINA专访 阿克苏诺贝尔  阅读:6533
2003年美国纽约大停电,城市交通系统瘫痪、自来水系统故障,对居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2012年飓风桑迪,使得美国、古巴、牙买加等地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以及灾难的发生,使得人们对于城市有了新的思考:城市为何这般脆弱?
2016-01-28ARCHINA ARCHINA专访 AECOM 韧性城市  阅读:8052
导语: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过操控一艘巨轮的经验?巨大的船身,众多的乘客和船员,所有的前方,都将仰仗于船长的判断和经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高级管理者时常面临着的就是这样的工作:确定航线,排除障碍,坚定信心。
2015-03-31ARCHINA ARCHINA专访 AECOM 乔全生  阅读:9137
Aedas主席纪达夫一直致力于“城市枢纽“或大型城市内高密集本地化区域的研究,推崇密集型、高度连接的现代化城市规划。近日,他与AR建筑中国记者分享了他对未来建筑环境的理解,而他的设计灵感源泉,竟源于他的家乡威尔士。
2016-02-22Aedas ARCHINA专访 Aedas 香港  阅读:7510
AR导读:人们的生活正在变得更加便捷,城市也需要改变来响应变化,适应需求。Aedas主席纪达夫应邀在上海梅赛德斯- 奔驰文化中心音乐俱乐部圆满举行的TEDx 复兴公园年度大会上发表以“惊喜连城” 为题的演讲,引领与会者思考其生活模式的转变以及城市的未来。届时,Archina也有幸对纪达夫先生进行了专访。
2015-12-03Aedas ARCHINA专访 Aedas  阅读:5824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资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