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科学会堂 | Arup奥雅纳
阅读:5826 2023-01-14

640.jpg

©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近日,上海张江科学城首个建成启用的地标建筑 —— 张江科学会堂举办推介会,以开放融合的多元交流平台,吸引全球科创力量在此迸发更多前沿智慧,展示其作为“科创新主场”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





张江科学会堂位于张江城市副中心核心地带,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由3个大型会展空间、20个会议空间及7个活动暨展示空间组成,打造面向全球的科创思想、文化、人才和成果交流舞台。


640.png

©  张江科学会堂

640 (1).jpg
640 (2).jpg

©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凭借丰富的全球科创和场馆项目经验,奥雅纳与包赞巴克建筑事务所(2Portzamparc)、柏尚咨询等合作伙伴通力合作,为这一超大体量的公共建筑提供了综合性的工程设计服务,涵盖消防、LEED、交通和结构优化咨询。我们将创新的技术思路融入设计之中,解决技术难题,为项目提质增效。




与自然共融

生机盎然



张江科学会堂以阳光、大地、水和空气为设计元素,与周边丰富的生态系统完美融合。开放连续的公共空间串联其间,营造出纵深流动的场景体验。


640 (3).jpg

©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以中国绿色建筑二星和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金奖作为可持续设计和绿色建造施工的指导标准,可持续发展定位较高。作为项目LEED咨询顾问,我们通盘考量场地应用、节水增效、能源效率和室内环境等多层面因素,助力项目实现可持续目标。


640 (4).jpg

©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 LEED金奖预认证


生态调蓄与雨水循环利用


项目场地西邻哥白尼路、南靠海科路、北临川杨河。建筑室外环境的设计响应周边生态要素,为使用者创造了具有亲生命性的室外公共活动空间。


640 (5).jpg

©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 周边生态环境


设计提升场地及屋面绿化空间比例,并设有多处下凹式绿地,通过生态调蓄的方式达到9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收集的雨水经过过滤和消毒,被重新利用于景观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实现了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屋顶花园提升互动体验


沿主体建筑西侧阶梯拾级而上,逐渐升高的公共开放空间 —— 屋顶花园映入眼帘。别出心裁的“星空间”、“悦空间”和“云空间”可供举办各类活动,屋顶花园亦成为独具特色的互动空间。


640 (6).jpg
640 (7).jpg

©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 屋顶花园


在这里,人们既可在漫步中感受自然气息,亦能远眺城市副中心日新月异的风貌。


节能低碳与智慧运营


张江科学会堂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并通过采用低照明功率密度灯具高效能空调系统等系列措施,综合提升建筑节能效果。相比ASHRAE基准建筑,项目实现全年建筑能耗值降低16%。


同时,项目配备智慧建筑一体化平台,实时管理建筑信息和建筑资源,并根据能耗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运营策略,从长期运营角度降低建筑碳排放。


640 (8).jpg

©  Arup

▲ 建筑全年能耗计算模型


在提升建筑能源表现的同时,室内的舒适度和人员健康也是本项目的设计重点之一。室内大空间设置有空气质量监测仪,即使在举办大型活动人员密度较高时,也能确保室内空气品质保持稳定。




灵活创新

兼顾功能与安全



张江科学会堂内部超大面积的无柱式主会场、可变的空间布局等,为项目消防安全提出了重大挑战。


结合先进的消防安全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奥雅纳消防团队提出创新的优化设计方案——将首层容纳3000人的主会场作为独立的扩大防火分区设计,防火分区面积约为 6000㎡,同样的设计理念亦用于二层4000㎡的多功能厅。


640 (9).jpg

©  张江科学会堂

▲ 主会场


“分而治之” 高效排烟


以主会场为例,我们采用灵活隔断,在大空间内营造出多个防烟分区,将烟气“分而治之”。此外,我们充分利用室内十几米的空间净高,将其作为蓄烟条件。


团队结合计算机模拟,设定了多个排烟补风设计工况及具体点位工况,并进行试算和优化,最终确定在整个空间内均匀分布机械排烟口和补风口,以达到火灾工况下的良好气流组织。


640 (1).png

©  Arup


滑动查看更多

t=2min

640 (2).png

t=10min

640 (3).png

t=15min

640 (4).png

t=20min

640 (5).png

©  Arup

▲ 排烟模拟结果验证设计可靠性


在模拟工况的20分钟内,设计的机械排烟和机械补风系统可实现有效排烟。


善用建筑空间,优化疏散设计


在人员疏散设计方面,我们兼顾设计灵活性和安全性,考虑了“会议模式”和“展览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火灾工况下的应急疏散模拟,以检视疏散设计的薄弱点并进行优化。


根据人员疏散仿真模拟结果,我们限定内部座椅布局及走道宽度,提高疏散安全度。


640 (6).png

©  Arup

▲ 人员疏散仿真模拟


利用屋顶平台进行疏散是方案的一大创新亮点。本项目屋面为上人屋面,屋面空间为室外开敞的安全区域。各层平台之间由楼梯及坡道连接,访客可以沿屋面坡道,经浮桥疏散至地面。


640 (7).png

©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 屋顶平台疏散路线示意


疏散路径均为室外空间,且可直达地面,安全性高。同时,通过提升屋面耐火时间要求,更好地保护屋面人员的安全。


我们结合建筑设计元素和消防安全设计理念,在提升疏散安全性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平面大空间功能布局的灵活性。




精准规划

内外畅达



在方案设计阶段、扩初设计阶段、施工图审核阶段,及微观行人仿真模型分析阶段,我们为项目提供交通咨询服务,结合会展出行特征与交通需求,对项目总平安排、出入口布局、内部各类型交通组织、静态交通设施、后勤衔接及行人入场安排等提出合理评议及优化建议。


“规范+案例+经验”三位一体,

明确停车设施规模


为确保停车配建量化估算的准确性,我们从规范要求、案例对比及相关项目经验三个层面出发,详细分析各功能分区下的停车位数量。团队结合项目活动期间流量集中的特点,合理研判停车配建规模,在满足实际出行需求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


640 (8).png

©  Arup

▲ 停车位数量分析


优化组织及布局,保障到发畅达


受周边水系影响,项目仅西侧和南侧可组织对外到发。又因哥白尼路为“右进右出”,项目整体对外衔接受限。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交通界面,合理组织各类交通到发,是交通布局的研究重点之一。


640 (9).png

©  Arup

▲ 项目交通界面


基于现状路网及内部交通条件,我们对原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议。团队结合各类人群的出行特点及需求,详细研究项目整体对外衔接及内部交通组织。此外,通过进一步对机动车出入口单双向的组织分析,我们明确地面机动车的交通组织方案,在保障外部到发路径便捷、畅达的同时,减少内部交通冲突。


滑动查看更多

640 (10).png
640 (11).png
640 (12).png

©  Arup


滑动查看更多

640 (13).png
640 (14).png

©  Arup

▲ 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运用人行仿真模型,优化入场效率


在多数情况下,项目将以“会+展”的形式组织活动——即一层主会场为展览区域,二层多功能厅组织会议。


640 (15).png

©  Arup

▲ 出入口人行仿真模拟


考虑到活动期间人流抵达的集中性,我们将最不利的情况——一、二层访客同时入场,作为研究场景,通过建立可视化3D模型,对出入口、排队进场、安检、直扶梯,及主要通道进行人行模拟分析。


640 (16).png

©  Arup

▲ 不同场景下的人行仿真模拟


以模型结果为基础,我们充分考虑未来访客的出行体验,就空间设计和人流动线提出优化建议,并明确项目建成后运营安排,以确保访客及员工安全,提升项目品质。


滑动查看更多

疏导前

640 (17).png

部分观众安检后就近等待同伴,与前往各会场人流相互干扰,影响他人步行通过

疏导后

640 (10).jpg

及时疏导集聚人流后,主门大厅步行舒适度可接受

©  Arup

▲ 排烟模拟结果验证设计可靠性


滑动查看更多

640 (11).jpg
640 (12).jpg

©  Arup

▲ 人流动线优化建议



自去年9月正式启用以来,已有多场国际峰会、学术会议,及文化艺术活动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张江科创交流主场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未来,这一承载着梦想的文化地标将汇聚更多积极要素和创新力量,以功能拓展场景、以空间链接未来,不断丰富科学城的城市功能内涵。




项目团队



建设单位: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管理:

上海柏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

包赞巴克建筑事务所(2Portzamparc)

消防、LEED、交通及结构优化咨询:

奥雅纳

国内设计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

关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