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文化中心建设项目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
阅读:3496 2023-04-20

南昌县文化中心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项目基地西临抚生路、东临抚河故道、北邻汇仁大道、南邻小蓝大道,在城市结构上西接城市绿化景观带,东接抚河生态湿地公园。


在南昌县文化中心项目设计中,UCD从设计伊始就注重挖潜地域文化、历史、人文和环境的特征,使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存,营造学术交流的碰撞、地方文化思潮汇聚的“城市会客厅”,并力求从整体布局、空间、功能、建筑形式等方面实现设计目标。

640.png
 △ 南昌县文化中心南侧鸟瞰


项目总用地面积143305.26㎡,总建筑面积:93658.54㎡。包括文化活动中心、档案馆、图书广电中心、艺术展览馆中心、剧院、配套用房及地下停车库,是集阅读、艺术文化、教育、图书库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文化中心。项目于2021年底竣工并投入运营。


640 (1).png

 △ 西广场



01 整体布局:建筑与地域的共生

阳浩荡六百里,南昌风物雄江西。江西省是一个地域文化鲜明,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大省,享有“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美誉。追古鉴今,江西的书院文化源远流长,起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清明。书院不仅是提供传道授业解惑之所在,同时还承担着交流、休憩等功能。本项目高度依托地域历史、人文、环境特点,设计生于斯、长于斯的公共文化场所,其精神内涵深度契合书院文化。


640 (2).png

  △ 区位及总平面图


本项目总体规划上吸取赣派古建筑中 “四水归堂”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当中,彰显本项目 “城市客厅”的总体定位。设计中将 “四水归堂”的原型进行提取和分析,然后进行拆解,变形,形成半围合的院落空间,将建筑分散布置在用地外围,保留核心的汇水空间,形成室外中央广场。

在西侧,侧靠近城市景观轴线,布置公共的景观广场,提供市民驻足和集散的场所,也成为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缓冲。建筑整体形态西低东高以应对不同的城市空间,西侧相对低矮从而减少对广场人群的压迫感,而东侧高耸的形体组成连绵醒目的建筑立面,创建地标形象。项目建成后,犹如当代的书院建筑群,高朋满座,思潮汇聚。

640 (3).png
△ 建筑空间形态的衍生



02 空间连续:建筑与城市肌理融合


空间环境架构紧密贴合城市空间的整体形象,烘托“四水归堂”文化气息,创建“一轴、两环、三进式”。“一轴”为场地西侧的城市景观轴贯穿场地,并且延续到抚河湿地;“两环”为沿中央景观广场的步道,以及沿建筑群周边的景观慢跑道。二者串联起场地内的观赏、休闲、娱乐等景观节点;“三进”由西侧主入口广场、中心景观区、东侧滨河风景带所组成的前、中、后三进式的书院式院落空间。主入口以当地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白头鹤为原形演化而来,形成展翅高飞的态势,扩大与城市道路的交界面的同时弱化了场地边界。

640 (4).png
景观架构及节点示意

中央水池取名“印月湖”,湖中种植2200棵睡莲呼应南昌县2200年的历史。东侧的滨河景观带以自然的阶梯式与抚河堤岸衔接。同时,景观设计也向立体化延伸,各层均设有室外绿化平台为人们提供交流、休憩、驻足观赏的场所。场地内的各种景观节点不仅展示了南昌县人文、历史、地理风貌也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尺寸的室外空间,形成人与人交流的“城市会客厅”。

03 功能布局:以全时性原则,

              高效组织各功能单元


本项目为多场馆建筑群,建筑布局紧凑合理,各场馆之间亦独立分开,便于后期运营管理。根据使用要求分析各功能的特征以及之间的关联性,合并可共用的空间;同时注重动、静功能的分区。以文化单元的功能确定使用人群活动的时间段,以时间差和共享配套资源的概念确保全天候人群源源不断。

640 (5).png

 △场馆分布示意图

各建筑单体以内部功能划分为文教类:文化活动中心、档案馆、广电图书中心;博览类:艺术展览中心;观演类:剧院。通过归类划分,将文化活动中心结合室外活动场地布局在场地北侧、档案馆既有库藏有兼有一定的阅览功能,故和广电图书中心的阅览部分相邻布置形成相对集中的阅览功能区;艺术展览中心内部包括市民活动体验中心、博物馆和美术馆,体量较大,与广电图书中心临近形成场地中的建筑高潮,聚集人气。

640 (6).png

   △剧院室外场地

剧院由于有大量的人群即时集散的要求,需要大面积的室外集散场地,故设置在场地南侧靠近场地入口的位置,方便演职人员和观众的出入。地下室、停车场、配套用房、室外广场、垂直交通均为共享资源。全时性设计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空间的运营容量。

04 建筑形式:以文化主题串联

                     组织各功能单元


城市文化中心因其聚集的文化功能,是对于城市文化主题的宣传的主要窗口。南昌县文化中心中提取了书院文化、莲花、采茶戏、黄河灯、水系等历史典故、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等符号在建筑空间中充分表达。

在思路统一的前提下,设计中将这些抽象的历史、文化符号通过建筑学的手法进行转译串联起各功能单元,从而实现对南昌县城市形象的展示。例如,建筑群的形态整体一致,并以二层、三层的室外连廊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基座,建筑屋顶形式源自书院主殿的屋顶飞檐,从传统建筑形式中提取曲线翘角元素,形成了本项目独特的建筑语言;将历史重要事件和人物通过景观墙、雕塑、室内浮雕和版画等展现出来,从而充分展现了地域历史典故、文化内涵、自然风光;剧院大厅提取莲花形态并抽象化设计室内空间和造型,形成流线型的室内空间。

640 (7).png   △剧院大厅

640 (8).png

 △剧院观众厅

640 (9).png

△档案馆大

640 (10).png

△图书馆大厅

640 (11).png

△市民互动体验中心大厅

640.jpg

△文化活动中心大厅


05 公共空间:人与人、人与文化的交流


五栋独立的场馆,由二三层室外平台串联成一个与景观一体化的建筑群,场馆的平面以场地和景观走势为依托,营造出内外交融的连续空间,引导人们从河边、景观平台、绿地等各个方向进入并穿行游历于各场馆之间。

建筑群采用层层退台的建筑形式,与场地的景观走势相互呼应,从而弱化了建筑与自然的边界,保持了现有自然环境连续性的同时,与人工造景交融一体。退台亦创造出每层直达室外的公共空间,在面对抚河湿地一侧拥有极佳的观赏视野和怡人的户外活动场所。

640 (12).png

△室外连廊及平台


鉴于当地的日照强度高,降雨丰沛,完全的室外场地不能满足全天候活动需求,在五个单体之间利用挑檐和平台在建筑的外围形成了可供活动及驻留的区域。文化活动将不仅仅被限制在建筑内部,即使在户外阴雨或烈日的条件下,建筑及其四周,依然能够成为市民休闲畅游、交流互动的场所。

06 绿色建筑: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


本项目建筑设计充分与当地的文化、气候条件相结合,形成以被动节能为主,设备调节为辅的绿色建筑,充分突出低碳、生态、节能、环保主题。

建筑造型层层退台并且每层设置挑檐。在冬季太阳高度角低时,温暖的光线可以通过屋檐射入室内,使得室内环境获得热量,减少采暖的能耗,并且创造温暖、明亮、舒适的室内物理环境。在夏季太阳高度角高时,外挑的屋面可以起到极佳的遮阳作用,使得夏季室内体感凉爽,降低空调使用能耗。屋顶平台结合绿化设计,利用绿色植被、土层的蓄热能力和保持水分能力,产生显著的隔热效果。

640 (13).png     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


屋顶的设计不仅充分表达建筑的书院形式,形成了很好的城市第五立面;并且,也具有很高的雨水收集功能。经过多次的参数化模型分析,采用三角形铝板按折面要求拼装成曲面。在外围护玻璃幕墙2米范围内采用穿孔铝板,结合玻璃幕墙上的百叶,实现空气流动。金属屋面顶是一个双曲弧形面---边沿高、中间低。在两侧“翅膀”最低处设置横向天沟处,雨水管顺屋顶的钢结构柱排入室外雨水收集系统。通过管网收集后进行初处理,进入蓄水池,可兼做景观用水,再进行细处理通过水泵进入建筑主体的中水使用系统,水量富裕时亦可通过管道排进自然水域。

640 (14).png

 △中央印月湖


南昌县文化中心的建成提升了南昌县文化设施的整体服务水平,通过多次大型文化活动的承办和群众的日常使用,检验了建筑在整体功能、空间、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已经成为南昌县的城市名片。我们相信,在未来的运营中,文化中心将成为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且具有鲜明时代风格和地方人文蕴涵的城市文化中心。



项目名称:南昌县文化中心建设项目
项目地点: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小蓝经济开发区
设计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UCD)
设计指导:董万慧、金路、王功文
项目负责人:徐轶男
方案设计:彭凌蔚、张仑、曹轶
施工图设计:臧艳、刘倩、张晓丹、董海、李盈利、江洋、张高洁、姚金阳
室内设计:孟艳华
景观设计:滕丽娜
用地面积:143305.26㎡
建筑面积:93658.54㎡
设计时间:2017-2021年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