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海飞虹——绍兴越王城·越都共富驿项目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阅读:2564 2023-07-06

近日,我院原创作品瓦海飞虹——绍兴越王城越都共富风貌驿,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联合举办的共富风貌驿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等同于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一等奖)。




越都共富风貌驿,在见缝插针的历史街区,以基础设施的集约整合为牵引,“将错就错,顺势而为”,功能核、坡道环、檐廊宇的三重镶套结构置于千年绍兴“三山二塔”的宏观山水形胜之中。


项目的有效实施,将为一揽子解决现状问题提供合理路径:上下叠放变电所与公厕,置于场地一隅,腾挪出室外空间。设置坡道抵达活动用房,实现分时利用,解决消防隐患。掏挖种植、化楼为景;坡道路径,步移景异;揭示出场地位于古城山水形胜格局几何中心的独特坐标。登临其上,历史风貌区绵延伸向远方的坡屋顶,如同瓦海排浪般扑面而来,人民安定祥和、富足充实的真实生活呈现在眼前。



▲方案展板图



设计思考


共富风貌驿的兴建能为一个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示范性社区提供什么?


共同富裕的成果除了以展板或其他媒体形式展出,能否提供一种沉浸式主题体验?


通过一次微建造活动能否一揽子地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


从这些问题出发,我们展开本设计……




项目界定

PROJECT DEFINITION


▲场地航拍与分析


区位与场地构成


区位:场地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古城中心、越都社区内,北靠府山横街,南接井巷,紧邻越都党群服务中心(井巷9号)。


场地构成:场地内现有社区公共厕所、变电站、临时加建垃圾房、临时加建警务室以及十余个临时停车位,现状空间凌乱消极。


▲项目效果图


服务边际:社区人群与进一步需求


越都社区现有居民1885户,总人口5489人。其中0-6岁婴幼儿350人,60周岁以上老人1362人(20%左右),党员157人。同时周边临近越都商场、仓桥直街,底商小店众多,有大量商业从业人员需要服务。外加井巷、石门槛等魅力台门建筑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探访游客;“契约化共建”活动中心、最美党群服务中心等示范性公共建筑,又带来了高频的政企队伍来此参观学习,叠加树兰城市书房的优异运营,来此学习的学生和家长数量也不容小觑。


可以说,在此方寸间,该共富驿需高度集约地兼顾到社区生活群众、古城老人、周边商业人员、古城探访游客、政企参访队伍、学生及家长等多元人群的复合需求。


而功能复杂、内容交叉、场地凌乱,极大地影响了各类人群的休憩、活动、体验、停留、停车等空间诉求。同时,场地当前现状极大地阻碍了井巷、石门槛、党群服务中心的形象展示,亟需综合改造。


▲场地问题分析图


问题界定:六大现实问题


通过群众需求调研、在地干部座谈,以及功能定位调查等,我们梳理出了如下空间顽疾:


1.缺乏易达、高品质的室外公共空间

老龄化的社区人口结构,历史街区的物质本底,都指向一种对高品质室外公共空间的渴求,社区步行范围内没有提供相应的理想场所。


2.原本富有潜质的场地被低效消极利用

现状场地内变电所、公厕作为刚需的基础设施,被孤立设置于老城稀缺的公共性空地的中央。在片面的技术理性导向下,满足间距与防护要求后,场地本身成为消极的剩余,沦为边角废料。


3.现有公共活动用房可达性弱,存在安全隐患

设置于社区办公楼四层、五层,分时利用不便,共时利用存在干扰。后期的装修改造导致用房不能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4.社区办公楼与紧邻的历史风貌区极不协调

项目现状建筑体量大,造型生硬。


5.独特的景观资源禀赋未做利用

场地处于绍兴古城“三山二塔”山水形胜格局的几何中心,也是进入石门槛历史街区必经之路,却缺乏吸引点和引流能力,缺乏体验的场所和体验的方式。


6.地面露天停车影响风貌和安全

作为步行街区与车行街区的交界区域,人车混流,停放方式随意低效。




专属资源赋能

RESOURCE EMPOWERMENT



▲空间节点展示图


被忽略的古城核心

古城“三山二塔”山水形胜的几何中心


越都社区空间构成策略的关键节点

 门厅廊堂


井巷、石门槛等历史街区台门、瓦海

重要欣赏窗口


最美党群服务中心、树兰城市书房的

主要进入界面




创造全新品类

NEW CATEGORY



沉浸式共富呈现场所


我们思考,共富风貌驿、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示范性社区,这三者的结合,不应该停留在以客体化的陈列、形象化的建筑,来展示共同富裕成果。


是否有一种全新的品类,能以一种沉浸式的即时呈现,人为地制造曲径通幽,登高望远的气氛,以更多元的表达形式、更深刻的体验形式,来呈现共富的主题。


▲各功能空间场景展示图


呈现策略


半室外交互空间:

提供半室外的展示、交往空间,传达共富主题;


路径装置展陈空间:

为现有社区活动用房提供易达的公共路径,结合路径的步移景异,设置展陈装置,传达共富主题。




视觉锤——瓦海飞虹

VISUAL HAMMER


▲方案生成与主要策略展示


▲总平面图与屋顶结构展示


▲剖面图、各层功能平面图


设计策略


柔化刚需:基础设施集约整合,叠放公共厕所与变电所并将其轮廓曲线柔化,设置于场地一隅,腾挪出公共空间和场地;


瓦海飞虹:结合基础设施核心体量设置盘旋而上的坡道路径,解决社区用房高楼层可达性弱及消防疏散隐患,同时,坡道的路径在“起始仰蕺山,徐进观府山,回首瞭塔山”的总体构想下精心组织,在坡道尽端,历史风貌区瓦海排浪而来,真实的生活作为最好的展示得以生动的呈现;


化楼为山:针对社区用房与风貌区不协调的问题,结合增设坡道对主体进行掏挖,种植化楼为山,达成和谐;


坡下藏车:坡道下方净高不够的空间——针对停车需求集中设置机械停车装置。




正面传播性

POSITIVE TRANSMISSION


▲整体鸟瞰图

▲屋面透视图

▲场地入口透视图

▲廊桥透视图


古城浪漫主义的共富风貌尝试


以共富风貌驿的建设为契机,我们力求构建一处瓦海飞虹的浪漫主义场所,解决一些迁延日久的民生痼疾,做一次历史名城微创介入的城市更新尝试。浪漫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美学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本次共富驿站的设计构思旨在通过浪漫主义、共富、创新等元素,打造一处集实用、美学、绿色、环保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为古城浪漫主义注入新的活力。我们相信,在这样一个充满创新和活力的空间中,古城浪漫主义将焕发出新的魅力,让这座历史名城焕发出新的生机。




文中效果图仅为方案阶段效果图,仅供参考,最终以实际实施方案为准。


项目名称 | 瓦海飞虹——绍兴越王城·越都共富驿项目

项目负责人 | 裘云丹、李耀华

主创团队 | 刘慧杰、汪佳琪、陈凯、陈宏刚、诸妙茵

规划总协调 | 林波涛

完成部门 | 第三建筑设计院

项目类型 | 改扩建

建筑面积 | 1070平方米

占地面积 | 2200平方米

主要材料木材、石材、玻璃、钢结构体系、金属屋面


ARCHINA 所有平台上发布的项目、招聘、资讯等内容,部分由第三方提供或系统自动收录。资料版权属于第三方,若信息不实或涉及版权问题,需要版权方和第三方沟通,ARCHINA 将配合对接,并在确认无误后删除涉及版权问题的信息,相应的法律责任均由资料提供方承担。


评论


请 [登录] 后评论